终于走通了青山腹地。这是一条经典线路,串联起月牙谷、青松红壑和方包石,沿路都有丝带指引,但也要自己心中先有个底。除了景点,当天还看到烟霞来袭的奇观。初上良田坳,看到蛇口的吊机呈鲜红色,深圳湾大桥白得发亮,心中窃喜,以为来着了。谁知雾霾渐生,吊机先变暗红,后转灰,烟霞再一路漫延,连深圳湾大桥也看不清了。
于良田坳左上小山包,直路是往青山的大路,右路才是往青山腹地。这边有个地标,就是右边有个海拔277米的小山。十来分钟到达277山脚,左路可以走回青山主路;直路上次走过,经山谷涧边直达五渡水。这次走右路,翻过277山,下来与直路汇合,仍到五渡水。277的山脊路明确而好走,风景也好得多,只可惜好景不常,雾霾来袭,还带来了堆埴区的屎臭味。
五渡水之后的路径十分繁杂,只好以东南山坡的一座大坟为标志。此坟在卫星地图上也能看到。坟本身在一条脊上,其左右又各有一条脊,三脊皆可通往青山北坳。先不过涧,绕坟逆时针走四分之一圈,上一个小山岗也就是坟的右脊。这时背对坟,月牙谷就在正前方。直行,这时才过涧,上到对面山岗,左路是绕过月牙谷直至青松红壑南面的一条东西向山脊。这条山脊十分重要,稍后会前往,这里且命名为“青松南脊”。直行,下一小坳,坳底有沙,流着铁锈色的水,过坳就到达月牙谷底,然后沿右缘上到谷顶,顶上有几块大石可坐。其实裂谷型的冲损地青山腹地到处都有,月牙谷只是大一些,看多了也不觉特别。
离开月牙谷顶走几分钟,直走又是往“青松南脊”,所以要右转向正西方而行,中途右有支路应可北往堆填区,直行到达青松红壑,从其顶部经过。青松红壑狭长型,谷底红壁如狼牙峭立,青松交错其间,象一个大花篮。之后下到一片山谷,再上到对面山脊,即“青松南脊”,右走至山岗顶。此时可以听到水响,大冷溪就在南面山脚,可见一段石带,方包石就在其中。对面又有三条山径:右路经叠石上花香炉;中路经一平顶矮岗直出花朗古道;左路可往小冷水,三条路都可接上小冷水往花香炉的南北大道。
下到大冷溪,左转溪边小径或攀石溯溪三、五十米就到达了方包石。方包石正在溪中,切成四片,有一半没切开,缝隙大可塞人。溪水不大,清流潺潺,之前一队人在此大休。
回到原下溪处,取中路直行翻过平顶矮岗,上一小段陡坡,就接上了环山腰的花朗古道。续西行,在一个约一米深的沟位横过南北大道,就可一路直下龙鼓滩了。只是这条花朗古道多数行于林中,比较阴森和狭窄,间中可以看到龙鼓洲。出口接北朗往皇帝岩的水泥小径,在一条小涧边,路边有栏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