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头郊游径

梅窝较长洲清静得多,虽然也有很多单车。从村中穿过,经过乡事委员会、基督会堂和银湾曲艺社,到处透出一种悠闲、出世的氛围。沿奥运径上山,是有些台阶的,竟有人扛着单车走下来,到了平路再骑行。至望渡坳亭,两侧皆有小路,介绍牌上说东可至愉景湾,西能上莲花山。莲花山真是气势不凡,整个梅窝都佑于其怀中。

再上不远就到老虎头郊游径之起点,折而向东。北望大蠔湾,南麓有一个高乐夫球场,象是山上的一个疤。虽是土路,平而易走,不觉其长,约一小时来到石区。先是当路正中立着一粒仙桃石,下圆上尖,凹槽纵贯,十分神似。再上至乱石平台,坐看飞机起飞,四十五度角飞过这边上空。前路远远有一队几十人下来了,貌似红男绿女年轻人。约二十分钟,身后渐渐有了声音:“喂,前面是仙桃石。”“哪里呀?”“就是那里,我们在那等你,快来……”又二十分钟声音渐远。起身继续前行,来至愉景湾水库上方。回望郊游径,似一条腰带,十分清晰,又有小路南北支出,两坡短草茂密。再向前就是老虎头,也是郊游径之终点。围了一个平台,设南北观景点。北边海上,已有桥墩和人工平台,后方隐见屯门的高楼。等港珠澳大桥建好则会是另一景象了吧。南望坪洲,后有大、小交椅洲,再后港岛西朦朦胧胧。迪斯尼在东方,半圆形的平地凸入海中,应该是人工填海的吧。山风呼啸,吹得人鼻涕横流。原来天气预报的“离岸高地风势清劲”是这么回事。山脚愉景湾灯火明亮,暮色中给人温暖。降至虎头下,略陡,行至车路左转,为一晨运亭,似是小区自建,连垃圾筒都特别,高高的墨绿色,象邮筒。再顺楼梯下到马路,穿过小区直至码头。全程也用了六、七小时。

罾棚角咀

原路退回麦径,上西湾山,过西湾亭。又在麦径路牌对面走入小径。麦径真完善,只要有岔路就有路牌指示方向,生怕大家走错了路。这边草也密,但不及腰高。走过一片开扬地带,来至分路口。现在已有路牌,直路指罾棚角咀,支路为睇鱼岩顶,自然顺路一游。沿路见大浪湾及长咀一带,蚺蛇尖坐镇后方。登上岩顶,见湾内三岛:大洲、尖洲和烂头排,象三个小矮人。山脚黑礁白浪。跟随丝带继续南行,穿林至尽头平坦处,海天一色,右方罾棚岬角,蚀洞处处。草已少,小径明显,但有碎石且较为倾斜。又是要一步一步落脚了,终于还是摔了一跤,左膝开始痛起来。下到谷底,小休。

跨过干溪,开始上行,终于来至罾棚角咀这一边。可这咀有点长,前面还拦着长岩顶,只能拖着腿缓进。过长岩,饭甑洲已现尖角,前面一片平坦。草丛丛,象苔藓,小径延伸再延伸,似到世界尽头。一直下,一直下,终点止于半山。东崖峭立,多柱石,尾端一缝,从上裂下。山脚已被海浪掏空,新的破边洲正在形成。饭甑洲触手可及,正在对面,象一只大海龟,背对游人,正在努力地划向浩淼无边的太平洋。“龟尾”立有白色灯塔,船只穿越海峡。原来山脚还有一小岛,象一棵菜花,不下来崖边是绝对看不到的。也许只能算礁石一块,连名字也没有,在地图上只是一个小圈圈。尽管脚又痛,身又累,换回如此美景也觉值得。休半小时,已是下午四点。尽管此时阳光更添金黄,也已不得不回走了。在长岩顶南边,有橙色丝带,似可经山腰退出,但不敢冒走,还是老老实实翻过长岩顶,跟从北边丝带下山。至中段见到了浪茄仔的路牌,又再次见到了橙色丝带。路仍然有些陡,小心下来,横过浪茄仔沙滩到对面,路口有丝带。上来十米,缘壁而行。在地图上这一段是实线,但一样狭窄难行。走着走着突然发现自己正贴在一块石壁上,下有悬崖,前无去路。这一惊非同小可。天色渐暗,脚也更疼。小心退回,遍寻丝带,才发现原来路在石壁的上方。终于绕到了浪茄湾,最后一段用下坐法垂直下降十米,脚才踏上了沙滩。浪茄湾还是这样白、长、绿,无人而更显空灵。

还要翻过最后一个高地,此时左膝已不能弯,只能右脚一级一级地走,此时好想有一付拐杖。回头望望,饭甑洲的灯塔远远地亮起了黄灯,一闪一闪的,象是漂渺的鬼灯笼。下到东坝,天已全黑。眼看着一部车刚走,坐在亭下不见人影。风越来越大,身上越来越冷,脸却越来越热。据经验,脸一定晒红了,而且很快就会变黑,不用几天就会象黑鬼一样。知道拼车无望,只能电召的士。可自己连一个号码也不知道呀。想起了999。打过去,那头传来一个机械的、粗哑的中年女声:“三条九。”极象《龙过鸡年》里周星驰报警听到的声音。被她训了一顿后得到查号台的号码1803。打过去查,西贡的士竟然没有登记,给了个大埔的,召了两次当然召不来。周围黑蒙蒙,不知什么东西在垃圾桶里翻动发出声响。起身活动一下,脚依然疼。用手机照路边的地图牌,发现下方郊游注意事项有提供一个政府热线1823。打过去,一阵自动录音后出现一个中年男人的声音,语气和蔼,象在哄小孩子,给了一个号码。此号码仍然不是西贡的,好在接线员知道并告诉了正确的号码。召了两次终于有车肯进来了。等啊等,先远远地在西坝见到了车灯,随即又消失在山后面,那是黑暗中的希望之光。再十几分钟光明再现,终于照到来跟前。车停下,司机是可亲的小老头,开口说:“怎么这么晚呀?都过年去了,怕没有人,不敢进来。有流星雨的时候才多人呢。好多人专门进来看星星。”想起刚才在亭下等车时,头顶的星星确是特别的明亮……

蠄蟝石顶

四大径和郊游径行得七七八八之后,开始要钻窿钻罅了。也就是行小径。小径又分主要小径和不明显小径,在地图上分别用实线和虚线表示。自己手上只有一份2008年版的西贡及清水湾郊区地图,是一次行山途中捡来的,用塑料包得好好的,价钱标签还在,要62元。要买齐全部地区的,恐怕要几百元。虽然舍不得,看来还是要买了,或者去图书馆复印试试。

西贡的29S小巴比较特别。非红非绿,而是白色的丰田中巴,有二十八座,类似私家车。价钱也比较高,17元,直达。在亲民街麦当劳门口立有时刻表,时间差不多了还不见小巴来。突然有人来问是不是去西湾的,原来是如此“小巴”。约半小时到达西湾亭,全车皆为游客。司机还介绍说最近很多人来看吊钟花,对面山上红色的就都是。心中暗自高兴,想是来着了。沿水泥路轻松走至吹筒坳,途中遥见水库上方伏有一石,是有点象青蛙之类,应该就是蠄蟝石顶吧。过一亭,在麦径路牌后方树丛中见一入口,两边挂满丝带。丝带飘飘,似在招手说:“来呀,快进来吧。”细对地图,相符,于是弓身闯入。原来小径是这样的啊。脚下是有路,但不过一人宽,上方草丛树枝覆盖,只能硬从中挤过,还要小心树枝回弹伤到眼睛。不见路,幸有丝带指引。如果不小心走岔了路,虽然丝带就在几米远,却就是过不去。先是向下,似背离了方向,过到另一山头才对着石顶前行。周围山中,虽有红点,只是嫩叶而已。走啊走,忽然眼前一亮,一株吊钟花灿烂在阳光下。花如其名,粉红娇嫩,静如处子。一串三五朵,又似铃铛。未开的花萼,象粉红的泪滴,折射太阳光如钻石一般。上来石顶,石下有枯树,下面的万宜水库象块巨大的蓝宝石。石顶有一多边形平台,山风很大,坐在石阴背风处小休,美景亦可餐。

船湾淡水湖郊游径

从大埔火车站出闸,匆匆走向小巴站。在上次等车的地方,正在排队上车。三步并两脚跟上队尾,滴卡就坐,车即开出。车在市区兜了一阵,觉得不对劲,上次是不走市区的,而且车资好象不只六块六,而是八块多。再一环顾,没有一个行山人士模样的乘客,心想大概是坐错了车。果然车至大美督就进站了。走出对面马路,坐等一会,特别班车如期而至。扬手上车,再付六点六元。

在祠心路总站下车,走回乌蛟腾路,五十米至尽头,是停车场,路边即有地图牌。顺小路走几十米,又有一牌,牌边的台阶就是郊游径之入口,另一边往新娘潭。一路向上,脚下是裸露树根结成的天然台阶,还算好走。上来第一峰,两百多米高,名马头峰,在涌尾的正上方。此时山中雾气还未全散,树木湿湿的,远方的大坝也有些模糊。向前过第二峰,据说叫马后峰,也是两百多米,山顶有标高柱。太阳一出,淡水湖揭开面纱,连大坝后面的马屎洲也见到了。另一方向是吊灯笼一带连绵山峰。行走于山湖之间,丝毫不觉疲倦,只是渐渐热起来。过横岭坳,此处有路回乌蛟腾。再向前至大峒,又可经下苗田退回乌蛟腾。然后前方立着一块“劝退牌”,说前路极为艰难,不宜冒然前进等。但不前进又怎见靓景呢?右边淡水湖岬角小岛,波光万倾;左边印洲塘风光徐徐展开,山脚海岸赤红。红石门坳已经经过,留待下次来游。山上的路也粉红可爱,连上对开的赤洲,可能正是这一带的地质特色。过一小丛竹林,来至鹿湖峒,算是走了一半,但已耗时四小时。有一支路,是出黄竹角咀方向。略走几步,整个印洲塘尽收眼底。往湾洲连绵,似乎连上了红石门;乌洲小巧,似一小块朱古力。就着美景午餐,撑伞坐在大石上。另有一队人越过,他们要从前边下红石门去。

大休过后,回到鹿湖峒,大坝还很遥远,但已没有高山。开始下山还有石阶,每一块石阶小小的,中间凿着两排共十个圆孔。两段石阶过后,成了土路,上有碎石,又斜又滑,十分难行。每一步都要仔细观察,找准落脚点,有时还要手攀树枝,龟速下降。不过一光着膀子的老外,hello一声后,轻松超越,一下就走得没影了,真是令人佩服。过后又是一段斜坡,碎石较少,再后皆为土路,直至长牌墩。景观右手仍为大湖,湖心见泄洪塔;左手则换成了赤门海峡及后方西贡群山,海上有两小石排,排上有灯塔。山脚有一小内湾,色彩斑澜,不知其名,似有小路下达。后为老虎笏,也很绚烂,水面有浮排。长牌墩又有劝退牌,后面的路就好走了。湖对岸即是横顶山脉,似铜墙铁壁一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刚刚一路走过来。之后过泄洪坝,终于到达郊游径之终点,太阳已经落到了马屎洲的后面。但是前面还有两公里长的大坝,简直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直叫人走断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