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岛径第三段

置富回来不久就进入第三段,绕到了香港仔的后方,望得见鸭利洲上成排的屏风楼。这里是与楼齐高的。穿行于半山腰的密林中,天色渐暗,罕见人踪。林中更暗,只有偶尔的悉索声从中透出,和着天空麻鹰的鸣叫,不由得让人心惊起来。只好埋头暴走。幸而天黑前来到了香港仔水塘,这里就有了不少前来活动的市民,且十几分钟就下到香港仔市中心的热闹世界了。

港岛径第二段

水塘道退出到大马路,只有一百米,附近有香港大学宿舍和一间残疾人活动中心,不过没有什么商业,吃饭的地方是找不到的。继续前进则开始港岛径二段,进入薄扶林郊野公园,绕水塘而行。水塘很小的,呈三角形,旁边立些木亭木凳,幽静得很。车路环绕,且开始上山,水塘的上游也只有很少的水,一些溪涧也已干涸。中途退出至置富打尖,然后再回来。如果不是刚走过,绝对不知可以从置富后面接驳进来,小区里还写着“私人地方请勿进入”呢。

港岛径第一段

上次行过山顶了,这次坐车直接上来,找到庐吉道一路西行,是为港岛径一段。此段前部被称为轮椅径,是一米宽的水泥路面,坡度十分之平缓,直至最西端之西高山机枪堡。是曾经的军事要地,有着极开扬的视野,隔海遥见南丫岛的三根大烟囱。然后折而南行,开始下山,是石阶路,走来也没有什么难度。不到一个小时就来到薄扶林水塘。

九龙寨城公园

  之前一直以为叫九龙城寨公园,来到看见南门怀古处躺着一块裂开的石碑——据说是在地底挖出来的,上面明明刻着的是“九龙寨城”,因此而正名。其实也只是普通公园一个而已,且和贾炳达道公园合二为一。只不过多了些白墙黑瓦的仿古建筑。昔日的九龙寨城已飞灰烟灭,唯一剩下来的只有城中心的衙门,不过看上去也很新净,不知何时翻修过。衙门如今成了公园的办事处和寨城介绍所,只能在这里了解寨城过去的点点滴滴。
  如果时光倒流,可以看见衙门的外围,是几圈的居民楼,围得似铁桶一般,楼与楼之间,一张纸都插不入。楼都有十几层高,却不打用地基,又无电梯,又无水。可以想象住在这里的都是怎样之三教九流的人,却有三四十万之盛。人人似蚂蚁一样,在一个个小穴中安身。因此九龙寨城又被称为黑暗之城,这也正是它的特色吧。想象不到的人,可以到广州的石牌看看,这里还有点类似寨城的影子。

香港中央图书馆

  香港的很多地方都去过了,还是很愿意一再的去,只是为了找一点做人的感觉。中国的政府及官员们,口口声声“以人为本”,其实只是一句时髦话。好比学超人将底裤穿在外面,还要大声对世人说是某某名牌的,又赶了时髦又遮了羞。中国人也习惯了,自己不被当作人,也自觉或不自觉地不把别人当人。深圳湾口岸一地两检,行人电梯香港这边有开,深圳这边从来不开。外汇储备全球第一的国家,它的一线城市难道还缺这点电费吗?深圳的人行天桥,多是没顶的,是不是深圳从来不下雨也不也出太阳,天天是阴天呢?倒底是以人为本还是以什么为本?不用再多说香港的公共设施:比如累了,随便一个街角就有休息处;想方便了,只要不是偏僻的山里,附近就一定能找到公共厕所,厕所里纸巾、洗手液、干手机一样不少。虽然只是一名游客,一样能体会到一种对人的关怀。
  在香港没有什么特定的目的地,渐渐积累下三件必做的事情,一:坐叮叮车,二:喝奶茶,三:看《苹果日报》。香港中央图书馆位于铜锣湾维多利亚公园正对面,是一栋十几层的高楼,正面是大片的绿色玻璃幕墙。进入图书馆,是一个很高的大厅,左边是两部电梯垂直上下,中间斜着电动扶梯上二楼,然后象商场一样的扶梯上下各层楼。当日报刊在五楼,《苹果日报》似乎很抢手,除非碰到人家刚看完还回来,一般看不到。于是到四楼历史期刊处借上最近十天的报纸,坐下来慢慢看。看累了,抬头就是毫无遮拦的维港美景,麻鹰在高空盘旋,再远就是九龙的高楼大厦了。

蒲台岛第三段

  蒲台岛第二段和第三段,如同蝴蝶之两翼,分布于岛之两侧,与中间的第一段形成两个环形。所有景点集中于第二段,因此第三段人迹罕至。
在码头就能看到东边岛尖有座天后古庙。走过去一看,其实并不古,反而很新的样子。庙旁边就是第三段的起点,有指示路牌。以后每到一个路口或者过了一段距离,都会有箭头指向,不用担心迷路。一路都是上山,其实也没什么路,只是草丛中踩出来的小径,或在大石头上钉着一排铁栏杆,以石为路。沿铁索而上,慢慢也上到山顶了,东边是茫茫大海,西边的观日亭只是一个小黑点。这边可没有什么亭子,连棵大点的树都无,只好紧贴一米高的大石头,缩在它的阴影里,休息一下。半日无人来往,只有风呼呼吹过。

Ladphrao

  Ladphrao路绝对是8号车的天下。
  8号车发班频密,似连珠炮一般。一连三部,毫不出奇。到了晚上依然多车。乘客不用久等,自然愿坐,而且有的人似乎专愿意坐它。其实92号车也很猛的,不过完全不能竞争;44号车就更惨,因为线路大部份重复,常常要空跑。而8号车内部的竞争也十分激烈,因为车多,Ladphrao路上经常会发生你追我赶,似生死时速般的场面。特别是到了深夜,如果一连几个站都空无一人,象被蝗虫扫过一般,那一定是有一辆8号车在前方。跟着它只能喝西北风了,能不拼了命的都要超过它吗?
  又有空调8号车,线路延长到Romklao,昵称“city boy”,在Ladphrao路上成了野男孩,加入混战。车内售票的男孩却很悠闲,穿着制服,衬衣扣子松开,领带歪斜,一路拿着电话密密斟,有客上来才将电话放进衬衣口袋,卖完票再继续斟。不过我总是不喜欢它的车型,是什么上海申龙牌,座位窄,又有横向的座位;最喜欢的还是hino的橙色大巴,坐下时可以翘起腿来。可惜曼谷的新空调大巴基本都是申龙的了,大概是因为价格便宜吧。

Samet

  Samet岛象一颗螺丝钉。码头就在螺丝头上,而沙滩在下方,正好隔开了。从码头到沙滩也就一公里,中间会从镇上穿过。镇上吃住也很多,相对还便宜。挑了一家250铢的住下。进沙滩的门口有个小房子,贴着告示说要交200铢的门票钱,不过就这么走进去也无人管。只有坐双条车来的游客会被拉到小房子前,就有人出来向他们卖票。
  沙滩也就是这样,白天摆趟椅和太阳伞,晚上则变身为露天餐厅,挂很多的灯笼。沙滩上还有岛标:渔女听箫——是真人大小的雕塑,渔女安静地坐着,旁边一男子翘着一条腿在膝上,另一腿支地,端坐吹箫。不知为什么,华人游客成堆,特别是香港人。满耳尽是“鸟语”。还有港男,光着膀子骑着四轮沙滩摩托在镇上突突地开,自以为很拉风,而在我看来就是一副苕样。
  如果一路向南往螺丝尖走,是有一条土路,长约七公里,需要翻一些小山,沿路又有很多个海滩和海边的resort。不过沿路少树荫,也没有补给,只在中段有一卖水的小贩,贵一倍是不用说的了。最南端有观景台,可以看到两面的海,不过也和蒲台岛差不多。

Banphe

  原来Ekkamai有到Samet岛的车,不过是到对岸的码头,一个叫Banphe的小镇。有点象个鬼镇,贝壳做的风铃挂了一路,只闻其声,不见人影。卖纪念品的商家似乎都很无聊。镇上有几个码头,其中似有工业的,停了很多船,汽车开进,许多工人忙碌。那水也脏得厉害,呈黑色。
  终于找到了游客码头,又受到一肥婆的恐吓。肥婆是住宿代理,热情地带我买了船票后,就介绍起住宿来。先是推1200的,嫌贵;又推700而无空调的,依然嫌贵。肥婆见终于要做不成生意,恼了:“你想要便哦?门都没有!Samet岛上东西样样贵。一支大水岛上卖30铢。想要便哦。”肥婆的恼怒是有理由的,不过说话也要看对象,看到我这副寒酸样就应该预着了吧。

Lampaya

  水上市场也无非是这样:走走看看,吃吃喝喝,再买一堆没处撂的东西回去。花了三个小时转三趟车到达这里,三十分钟就往回走了。先坐8号车到胜利纪念碑,转515到Salaya,再转双条车到达Lampaya,沿路也算看尽了稻田飞鹭。
  一下车突然热闹非常。车人川流不息,同名寺庙的广场已停满了车。而附近并没有多少人家,看来不少是开车做生意的。穿过寺院到达水边,很大的一片浮板,卖水果、各色吃食、小玩意儿、纪念品的应有尽有,人也多到走不动。
  外面是很宽的河道,河水昏黄,溶溶而过。河面上也有游船,载人到附近游河观光。市场旁边又有一池塘,也是黄水,池边开满了各色野菊花。所以这个水上市场最大的特点就是水多。

Kaengkhoi

  Kaengkhoi又有一中文名:景溪。用粤语来发音到是相当的接近。是Saraburi下属的一个县,就是一条街道,人也少很多。车程约二十分钟,火车就更快。
  439次列车11:45从此始发,开向Buayai。只有两节车厢,稀破,又掉皮又生锈,开得到快。这是一条支线铁路,每天共六趟客车往返。初离景溪是一片田园风光,地上种满绿油油的玉米。火车呼啸而过,很有些风吹草低的味道。一小时后,开始进入大湖,沿湖的边缘切过,部份路轨架于湖面上,呈之字形。火车不断鸣笛,人站在窗口,看着湖水一路后退,就象水鸟压低掠过。大概是雨季的缘故,湖水黄浊,漫浸天际,湖边水草丰盛,翠绿如茵。中间还要停靠一站,共约半个小时穿越大湖。
出湖后第一站是个学校,名Assumption Convent School。下车走几步就到了公路上,有回曼谷的大巴和VAN,但都不停,拦了一个小时也没结果,倒是看到了几架军机低空飞过。过路对面吃碗粉,问老板。老板很热心地指示,要到前面的亭子拦车才行。不过曼谷的车仍然不停,终于拦到一辆去Lopburi的车,又在中途一个稍大的站Mueng Khom下车,再拦回曼谷的车就可以了。回程又进到Saraburi汽车站上客,等了一二十分钟。

Saraburi

  Saraburi是马城吗,不过只在路心见到几匹奔马雕塑,又有一中文名:北标。大概此地华人不少。市区很小,人流集中于汽车站到火车站一带。火车站后面有一华人社区,曰“明宝善坛”。有一大座盘着很多龙的关公庙,对面则是运动休闲中心。有打篮球的、跳健美操的,河边还有老人练气功,配合着中文的缓慢音乐。天黑了,放起了露天电影,似乎也是中国的古装功夫片,却全是泰语对白。火车站旁边照例有夜市,吃的喝的,便宜的衣服玩具,人影重重,热闹非凡。

Bridge saphan kwea

  从游客区继续北上,约两公里就可到达桂河大桥。感觉很新的一座黑色铁桥,看不出什么战争遗迹。游客还是相当有兴致,行走、拍照,还要专等火车经过。想来多数人就是为此桥而来北碧的吧。桥下的河水倒是干净平静,看得见水草,河对岸有个小小的华军碑。不知是不是英魂显灵,忽然风起雨落。桥上的人作鸟兽散,我也赶紧躲进铁路边的小木亭里。顿时大桥被笼罩在白茫茫的雨露中。

Kanchanaburi

  北碧大概是鱼城。路牌都做成鱼的形状。河边广场立着一座鱼的铜像,周围种了很多开着白花的树。河水碧浏流清,远远的有些青山,很有些桂林的味道。比较不好的是河面上有很多浮屋,多为餐厅和宾馆,将河面遮住了三分之一。沿河北上会经过一座中泰结合的寺院,院中分布着两座蓝顶圆亭,象小天坛。从北门出来是一段荒凉小路,不过已有几家住店了。找了一家叫Sam的,水上浮屋600-1000铢,路边平房250铢,还是要便宜的算了。平房围成一个小院,树藤密布,有些阴森森。芒果落了一地,可惜是青的。风吹树响,都不知晚上会不会闹鬼。
  住店出来转个弯就到了游客聚集区,小贩、酒吧一样不少。向东穿过,来到南北干路,火车站也在旁边。站前广场开了夜市,一件海绵宝宝的T恤只要20铢,不过没买。

Jomtien

  芭提雅什么东西都要贵些。又不是海岛,运输成本高,只不过因为是游客区,把游客当水鱼罢了。极其讨厌这种感觉。还好7-11的价钱不变,就多在此消费吧。
  Jomtien海滩也一样,好在宾馆多,住宿不贵。不过对面是一排烂尾楼,却住了人,用木板当门窗,不知有水电没有。小雨全天不停,几滴几滴地下,象天空在出汗。夜晚的海滩,鬼影都不多几个。一只土狗,扎手扎脚地躺在沙滩上,轻盈得象没有呼吸。一线无敌海景如此易得。一只灰黄的猫,爬在树枝上,对着人喵喵地叫。逗它一下,它就跳下来,用头颈在人脚背上蹭来蹭去,是要挠痒吗?不用养猫而有猫玩,也算一种收获吧。

Victory monument

   一位泰国的朋友说,胜利纪念碑到哪里的车都有。话虽然夸张,不过这样高效密集的交通枢纽,我因为去过的地方少,在其他城市还没有见过。马尼拉的Quezon也有个大环,不过也只是大而已。
   尽管不少公交线路以此为总站,但不会停太多车等候,经过的车流转更快,因此车虽多而不怎么塞。外围又有到附近各府的Van,更加方便。所以不管红衫军还是黄衫军,到了要显示威力的时候,是一定要将这里占据的。
   当想去某地而不知怎么去时,或夜深车少时,不妨考虑到这里坐车或转车。胜利纪念碑翻译为Victory monument,那不懂英语的人就不知道是哪里吧?地名还是音译比较好。坐BTS到站时,会听到一长串的名字,跟本听不清说什么,不过泰国人会用简称。坐公交车有时听到售票员对候车人招揽生意,似乎有两种喊法,一是“勺乌璃”,二是“勺挖璃”,可能两种都可以,第一种会更常用些。下次打的或坐空调巴士时,只管大声报“勺乌璃”,的哥可能不敢再兜路了吧。
   不过经过的车那么多,又分为四个方向,身处其间怎么找到方向呢?这时就需要一点小学常识了——看太阳辨方向,但中午和阴天又怎么办呢?总不好去砍倒一棵树看年轮的,周围也没什么大树。这时可以拿一把大铁勺,磨得光光的,用力在地下一转,等到停下来,勺柄所指应该就是南方了。
   其实也不用麻烦。现在已知BTS是在纪念碑的东边绕过,假想自己在纪念碑圆心,面对BTS半圆轨道的正中点,所面的方向就是东,再顺时针转,南、西、北就都有了。因为泰国行车靠左,所以先确定自己要去的地方是在纪念碑的哪个方向,就去那个方向的左边找车坐就好了。比如去巴士北站,就去北的左边坐77号车等。候车亭上也有写经过的线路号码。
   而Van似乎没有这个规律,要靠硬记了。

Pha ngan

   苏梅岛到帕安岛的码头在岛北,查文和那通之间,不过双条车仍要100铢。船票200铢,在查文的代理买是250铢,包送到码头。三十多分钟到达帕安岛南部的码头。
   因为full moon party,岛上的房间也full了,只好背着包到处乱走。码头在岛西,依山建了许多小木屋,是看日落的好地方。日落之后,一艘又一艘的快艇从苏梅岛破浪而来。几个大婶模样的人,在栈桥口摆张桌子,售起门票来:“Ticket please!”游客们还喘息未定,100铢就花了出去,换来一根黑绳绑在手腕——门票。也有少数老鸟识途的,直接从岔路溜走了。后来发现并无人查票。
   穿过几条街道,就来到岛东,这里就是开party的地方。短短一二百米的沙滩,人越聚越多,最终象蚂蚁一样。桌子、椅子和舞台都站上了人,在强劲的背景音乐下随意扭动。怎么看还是女人跳得好些,男人肌肉累累地扭来扭去,十分笨拙。夜全黑,开始玩火了。火棍转得象金箍棒,火球甩来甩去,围观者众。又有跳火绳的,游客自发加入,跳几下碰到脚,有短裤都烧着了的,引起一片惊呼。几乎人人手里提着一个小塑料桶,里面是伏特加、可乐和水的混合物,用吸管滋滋地吸。我不喝酒,也不跳舞,只是看热闹。大家都穿着鲜艳的岛服,男人们或光着上身,我却长衣长裤,还背着一个包,可算全场最怪异的一个了吧。可惜今天不是万圣节。还没到午夜,就有青年喝high了,冲着我喊:“You got drag?You got drag?”几乎要来翻我的包了。赶紧走开。其实是有几个警察巡视的,drag应该是不可以。不过这里并不遵守零点后不得卖酒的规定,一直闹到天亮。沙滩上到处横陈着醉酒的人,还有酒桶、酒瓶、荧光棒等,最多的还是拖鞋——去沙滩当然配拖鞋,但偏偏跳舞不便,于是跳着跳着就光脚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应该到这里来才对,不但不会有人抢她的拖鞋,还可以捡一堆回去。

Angthong

  Angthong海上公园一日游,1150铢,在甲米可以游两天的了。本来不想参加的,但在查文再猫一天也很无聊,又不想坐贵价的双条去别的海滩,所以还是参加了。
  听说泰国好多岛无限期关闭,因为珊瑚白化严重,这里却不受影响。其实这里更应该关掉才对吧,海下不单一片白,还混浊得很,也没有几条鱼可看。划皮艇可以说是自虐行为,本来以为要进什么穴洞探秘的,然而并没有,只是绕着一个小岛匆匆划了一圈就回来了,都不知划来做什么。那太阳就一个毒字,于是象穆斯林学习,将毛巾从头裹下。同船的是一位马来西亚华人,他女友正是受不了晒而放弃了,他倒不怕晒似的。两人边划边聊天,比较起各地的海来。连他都说海南岛太商业化了。又说马来西亚也有不少漂亮的海,不过花费较贵。来泰国方便又便宜,泰国人又能说一点点英文,所以常来。
  一日游的第一站是Lagoon,大概是火山口形成的湖吧。上几十级台阶,看到群山环抱一池绿水,近水处可见不少小鱼,细长条,象柳叶漂浮于水中。

Chaweng

  查文海滩长七公里,海和沙都较芭东为优。大小酒店就在海边,躺椅和餐桌侵占了部份沙滩,酒店后面才是查文大街——不象芭堤雅和普吉,路在中间——这点倒与巴厘岛相似。也许是当时天气原因,风和浪都十分之大,在水里泡一会儿就被冲亲了。后来也摸索出对付的方法了,就是当浪来时,赶紧沉到水下,让浪从背上滑过去,虽然人还是会被抛起,但冲击力到底小了许多。
  查文大街晚上热闹非常,不过也和Khaosan路差不多,总之是白人的天下。东西自然是又次又贵的,看下也就算了。好在大街后面还有很多guesthouse,住宿到不贵。在大街中段的十字路口背向海的方向继续走,这边就比较本地化了。有一个拳击馆,隔一两天有比赛,不过也是给外国人看的吧。还有一个湖,湖边野草丛生,又暗得很。

Samui

  Khaosan路到苏梅岛的巴士只要500铢,而从Surat Thani回曼谷南站的野鸡Van仔就要700铢。但便宜是有道理的。下午六点从代理的门店出发,还没走几步,就被丢在路中间十几分钟,领队又去接其他人去了。到了皇家田对面马路等巴士,巴士来了安排座位。都有逃难的意味。然后还要去Hua Lamphong接另一批客人。最后到九点才正式出发。反正游客的时间就不是时间了吧。晚上十二点,中途打尖,不知到了哪里,应该是合作饭店吧。多数人都有吃点喝点东西。然后再出发,早上六点到达Surat Thani郊外一户农家,上厕所又要钱。这里是个分捡站,到不同岛的游客在此分开,于是又是等。中途还被叫进个小房间里,问一堆问话,大概是想做你岛上住宿的代理。最后给一张车船联票,好象施舍一般。然后由一辆希破的双条车拉至大路边,上了一辆旧大巴,大巴售票员又兜售到Chaweng海滩的接驳车,150铢每人。大半个小时拉至Don Sak码头。又凑了好几车的人 ,十点才开船。十一点到达苏梅岛的Nathon码头。
  比普吉岛更夸张,苏梅岛可以说是没有公共交通。虽然有双条车,车上也有明码标价,但并不通行。按标价,环岛一周为114铢,那通到查文为半环,走北线45铢,南线经Lamai69铢。实际却是通价100铢,如果看到外国人,还会乱喊价,有人就被收了250铢。

Lopburi

  原来Lopburi是猴城,并以此为招徕。火车站就有一座猴子的雕像,红脸红肚皮的,是只大公猴。猴子多聚集于火车站北边,小吴哥一带,到处跳窜,争抢食物,搞到象动物园一般,气味也不怎么好。它们还很凶,仿佛自己才是这里的主人。一个人运了一袋生菜来,放在地上,一只猴子就上来偷吃,被人发现赶开,它还反过来要抓人。我在7-11买了一瓶牛奶,装在塑料袋里提着一路走,总觉得身后有个影子似的,回头又不见有人。猛地手上一沉,一只大猴吱吱地叫着窜了开去,手上的塑料袋撕开了一个大口子。不是偷就是抢啊!
  Lopburi也有几处古迹,规模不大,还要门票。看多了大城的红砖头,这里就免了吧,连价钱都费事打听。火车站旁就是市中心,晚上有夜市,热闹非常。逛逛走走,累了就在旁边的小公园坐下来,看市民踢藤球。这次看到的是五人阵,似乎满专业的,发球者站在网柱边,将球抛向本方场地中央。中央有个小圆圈,接球者前后站,呈跑步姿势,上身斜倾,将球一下踢过去。
  附近也有一两间guesthouse和宾馆,不过当天客满,只好住到河边较远的台北大旅社,便是便宜,可惜隔音不太好。对面不知住了什么人,深夜还在冲凉,一大早又冲,应该是用泰式冲法,只听得水瓢泼得水哗哗地响。

Bangnamphueng

  看曼谷的卫星地图,中间有一块绿色的区域,周围被河水环绕,呈一大口袋状,被称为城市里的绿洲。从Khlong Toei过渡进来,渡口就有租单车的,50铢/小时,比起暹粒的1美元/天,真是太贵了。有老外一群,租了单车后第一件事就是到自动售水机前灌水,真是老行家。出来走几步就已经被绿树包围,森林一般,不过也很热的,风吹不进来。
  “口袋”东南角也有一个水上市场,叫Bangnamphueng,周末才开。渡口坐摩托车30铢,近半个小时才到。想不到竟然这么旺,很多人开车过来,停车场都满了。河道上建了一排棚屋,商品琳琅满目。又有二十元的泰铢,用透明塑料包住,排成一串挂在门口,不知是做什么用的。小船则停在屋后,身穿蓝底白花衣服的阿姨在船上卖米粉。

Damnoen Saduak

  丹嫩沙朵水上市场是名气最大,专给游客参观的。去到一看,果然只是一个市场,还搭起了棚,只不过摊位改成了船,停在水边。水道不知道是不是人工开凿,笔直一条。市场水道出来接着比较宽的村庄水道,两边各有人家。正对面是丹嫩沙朵水上市场博物馆,里面记载着曾经的辉煌——百舸争流,填塞水道,又有和尚乘船来化缘,这才是自己心目中的水上市场。沿水道走走,看人家是怎样将船吊起放下,累了就在门前的木地板上坐坐,也很自在。

Talingchan

  Talingchan水上市场有些式微,还不太好找。比较靠近新南站,有一路红色的双条车从门前经过。市场外围象一个小公园,沿路摆些摊档。水道狭窄,水边则是一些卖吃的,还有一条铁路凌空架过。游船河倒有意思,票价99铢,要游三个小时。下午四点是最后一班。前一班还坐得满满的游客,这一班却稀稀拉拉几个人。不过也好,隔排的座位可以拆除,然后脚平放,就不用总是顶着膝盖了。
  第一站停在水边喂鱼。同船的本地人早就准备了大包的鱼食,当然也可以现买面包。那些黑色的鱼,嘴比面包还大,在水面拥挤翻滚,鱼食一下就不见了踪影。第二站是座寺庙,大家上岸游览。岸边又有买吃的,买了酸撞竹笋和烤鸡翅膀,再加上一包“靠牛”,回到船上慢慢吃。吹着风,看着两岸风景,果然是格外的开胃。水上人家的门前,种着各种花,有的一盆垂下来,花开得象太阳。船上两个女人,不住赞叹好漂亮。第三站是个花场,种了各种颜色的蝴蝶兰和其他花,同船的人各买了好几盆。第四站又是一座寺,不过天晚关门了。不知不觉回到出发点,已近晚上七点了。

亚运

  这次的广州亚运会落下了不少花名:鸭运、阿晕、厄运等等,都是用了粤语谐音。对于生活在广州的人来说,的确是一场厄运:有车不能开,有家不能回,有菜不能炒……还要被“戏狗”们代表,祟呼:“支持亚运!”戏狗们还会说“广州变得漂亮极了”——这过程也是厄运的一部份——结果我只见到广州成了暴发户一般,审美情趣极其低下:只知一味地要新,要花,要石头水泥。大概是想继奥运之后,用中国最不缺的人——趁目前总人口数还没被印度超过,和最不缺的钱——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再来堆砌一个“无以伦比”的亚运吧。
  本来不想去凑热闹,因为有两张现成的票,又是冷门的项目,想人应该不多吧,于是去看看。谁知摔跤于中国虽是冷门,于其实力强国,却十分之热门。现场售票处是早已无票可售——或者从来都无票可售——只是摆个样子。远道而来的“洋大人”们天真地循了“TICKET”的指引碰了鼻子之后只好去和黄牛党讨价还价——这样也好,让他们在领略完广州的“漂亮”之后,再来领略一下中国人的生意经。自己本来还担心有一张票要浪费了,看到现场竟然卖出了四倍的价钱,可惜实在不忍亲手斩下这一刀——或许是因为怕丑吧——还是原价让给黄牛党去执行了。
  现场居然坐满,当然大多是来看热闹的。前排有一家三口,也许是来照相的。三个人的七种组合方式都要照遍,还要选不同的姿态和背景,比赛开始了还站着,也不怕阻挡后面的人观看。照完相小孩就到处爬或跑,志愿者倒是不厌其烦地反复来说:“先生,请不要让小孩爬栏杆好吗?”“先生,请不要让小孩在过道上跑好吗?这样危险。”先生拉住小孩说:“是吧,叫你不要跑的了,姐姐来说了。你拿着旗子为中国队加油啊。妈的!又没有中国的。你看你看,又骑马了。”
  自己其实也看不懂的。所谓“骑马”,是指一方运动员跪在场中心,双手撑地做“马”,另一方俯在其背上进行进攻,要将其摔个双肩着地。哨声一响——通常是压着哨声——两人就立刻动作,“马”有时抢先站起来,多数是立刻变为趴在地上,进攻者就在他身上搬来搬去。短短两分钟,一局就结束,但运动员似乎消耗了极大体力,张着嘴喘气。教练员则在一旁用毛巾为其扑风。三局两胜,还没什么感觉,一块金牌就产生了。倒是场边的教练员叫得声嘶力竭,观众席上也有几个本国的“跤迷”呐喊。几个年轻人,拉着一面红旗,旗中心是黄色的圆印,有节奏地喊着:“哈萨克!哈萨克!”,原来哈萨克斯坦的人长这样啊,和新疆人有几分相似呢。从前苏联独立出来的中亚五国各有运动员和观众出场,看来摔跤是他们的强项。不过又似乎强不过伊朗——今晚已经听了两回伊朗国歌了。伊朗的男人也见过了,只可惜没能见识到黑袍从头罩到脚的伊朗女人。

小坑

  小坑,韶关的一个镇,有温泉、水库和森林公园。
  天气预报说今天有强冷空气到达,降温会在十度以上,果然一早就感觉又回到了冬天。只好穿上所有的衣服,早餐后向韶关方向出发。出城没多久就进入山区,云雾飘荡变幻,隐藏了山顶的形状,狭窄的山路被小雨润湿,曲折盘绕在郁郁葱葱的山间,有时经过河流,有时经过村庄,在中午到达了翁源县。饭后继续上路,过坝仔镇不久就到江西省界,那里竟然有个不知核电站还是铀矿工厂,也不知有没有辐射。回头继续向小坑方向,在转山路转到头晕之后,到达了小坑水库。山路围绕着水库,移步换景,路上很幽静,只是偶有钓鱼者骑摩托车经过。到达镇上时候已经不早,就没有去温泉和和森林公园了。

连平

  105国道一路北上,经过连平即进入江西。韶关到河源的公路也经过县城。可能因为交通便利,县城的主要马路很宽阔,象广州的东风路,也让人觉得比其他山区县城大一些。下午到达,先去了内莞镇。早听说内莞的田园风光,现在正是春天,小河边到处是新绿,桃花和油菜花盛开在金色的阳光下,真是色彩丰富。附近的圣迹苍岩是岩洞类景点,就没有进去。回到县城在河边的宾馆住下,房间很新,是落地窗,晚上躺在床上就可看到河中的喷泉和七色彩灯。

龙川

  去的地方多了,得到了经验:住宿最好就是当地政府的招待所。一般是在城镇中心,会有庭院,闹中取静,好过马路边的什么大酒店,又贵又吵。这次住的松林宾馆就在龙川县政府旁边,一条小路上到山坡,尘嚣被隔绝,庭院里种有桂花,香气扑鼻,房间的后面是一片山林,昨晚就在一片涛声和淅淅沥沥的雨声中入眠。早上雨停了,在街上吃早餐,原来当地人习惯吃炒粉,还有用瓦钵蒸的瘦肉汤,味道非常鲜美。沿205国道往回走,到河源时天空放晴,在市区转转,江边的休闲广场大而干净,两旁各三个石雕帆船一字排开,很有气派。妙的是正对广场的楼盘四千每平米,如果在广州就非常超值了。

霍山

  天气预报说会下大雨,于是怀着忐忑的心情出发。一路经广惠、惠河和新开通的河梅高速到达东江边的客家小城——龙川。已是中午一点多,随便在街上吃碗牛肉丸粉,粉是手工切的,牛肉丸也很爽。填饱肚子之后就直奔霍山。霍山距县城三十多公里,也是丹霞地貌,不过不怎么出名,所以门票比丹霞山便宜许多。主要景点有酒瓮石、一线天等,感觉更奇更险,特别是走在山腰的栈道,几乎不敢向下看。下山后天气开始转坏,下起雨来,赶紧回到县城,吃完晚饭,找到宾馆住下来。

Angkor

  暹粒的Tut Tut车和泰国的不同,只是摩托车加个后座,因此共有四个轮子。包一天十一美元,似乎还可以还价。十几分钟就来到售票处,三天票要二十美元。第一站就是吴哥窟。国旗上的图案立于眼前,远看象几支稻穗。大毒日头底下逛这石头城也算得一件苦差,打着伞会好一点。随着游客转一圈出来,第一件事就是要喝水。得了水就象得了命一般。之后学乖了,带水进去。第二站吴哥通。从南门进,门前也是有护城河的,河上有桥,桥栏杆也是一排神像,有些头被偷走,新铸了水泥头替代。城门狭窄,Tut Tut车刚好能过。进城后是一片森林地带,可见猴子乱爬。吴哥通就在正前方:全是巨大的人头嵌在石塔四周上,脸上透露神秘的微笑。之后的寺就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了。
  第二天又接着逛大圈,反正看到要呕一般。每座庙的主要入口,都有“地雷受害者”乞讨,游人经过时鼓乐大作。又有卖劣质纪念品的小孩,纠缠不休。不过他们似乎有严格的活动范围,多数是在门外面,游客一进门就能摆脱了。
  第三天不知去哪里好了,但又不想浪费门票,于是租部单车乱逛。去了机场以西,这边有个湖的,叫West Baray,也有不少旅游巴过来,可惜湖水接近见底,露出黄沙来。回吴哥的路上,买个西瓜,2,000Riel。瓜农削好皮,发现坏了,又换一个再削。于是坐在树荫下吃了一整个西瓜。有小女孩子,也骑着单车,车后载着他的弟弟,踏板都踩不着,只能在最高位踩下,等踏板自转回来,再踩第二下,如此一下一下,竟然也骑得远了。回到小吴哥,坐在护城河前的草地上,看夕阳给万物抹上一层金色。

Siem Reap

  金边到暹粒,又是六个小时的车程,路况很好。最终停在暹粒近郊,还要花一美元坐摩托车进城。
  暹粒应该只能算个小镇,两条街道夹着的老市场和酒巴区,晚上灯红酒绿,热闹非常。那么多老外,象从地底下钻出来的,或者只是逛完寺庙回来,将座位填满。摩托拉客,介绍按摩的穿梭其间。不知为何,被几个人妖拉住,在街头纠缠了好一阵子,衣服都被扯长了。老市场前面的一条小河,尚可得自然之气,本地人在此踢毽子、闲坐。

Phnom Penh

  胡志明到金边每天有多班车,十分方便。早上十点从范五老出发,三个小时就到达越柬边境。乘务员将一叠护照交给越方边检,乘客一个一个过关。到了柬方,边检门外有个小亭子,是办落地签的地方,填张表,再交二十美元即可。乘务员也可帮人代办,加收五美元,有用不完的越南盾也可替代。过完关是一排的赌场,有十几家,听说很多越南人专程过来赌。
  柬埔寨的基础建设就要差很多,因此没有跨河大桥,中途需要过渡一次。路上买了一包花生,有一半是空壳的,难道这里的土地真的如此贫瘠?从车上看来,四周都是坦坦平地,又是三角洲地带,应该很肥沃才对啊。下午四点到达金边市。
  初到金边就收到一份礼物:雨后彩虹。接近半圆的弧度,横跨半空,和脚下金灿灿的寺庙屋顶交相辉映。可惜这样的一个首都,只见满街Lexus的越野车,却竟然没有公交车,的士都没有,只有摩托搭客仔,看上去很不正规。不然就只有靠脚行了。金边的街道以数字命名,横双纵单,找起来还算方便。独立纪念广场中心立着一座褐色宝塔,前面国旗高扬,旗上则是三支宝塔,都是用了吴哥窟来代表国家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