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达大澳后不过桥,在棚屋区用完午餐,继续前行,来到龙田村,就不见一名游客了。村前是三号游乐场,连接一座长长的水泥小桥。过桥右转经光华古庙接入大澳道,再行至灵隐寺路口的息肩亭。此时已绕着狮山山脚转了小半圈。青青的山坡和满布的大石,甚有原始风味。在息了一肩之后,走上亭后的石楼梯,右转接小径上山。路边铁芒箕茂盛,有些刺腿。半山有条白色电缆,连接一个鱼骨天线。略攀爬上一块大石。此石有些象两只青蛙叠在一起。再上去不远就到了狮山山顶,亦有很多石块,正好俯视整个大澳。水道大致呈Y字型,两边密布白色的棚屋,后方是小小的虎山,则是T字型,张开两翼,守护渔村。东西皆有几块水塘和红树林。
然后向象山进发。中途平缓而草密,须紧跟布条以免失路。一个小时来至象山山顶。深屈湾显露出来,后面是机场,再后是青山。想不到中秋过后仍有这么通透的空气,刚才在狮山也望见了澳门。向大澳方向踏上归途,注意不要走到邻近小山包的岔路。约一小时来到最后一平台,已见山腰的海狗石。赏完渔村日落,借着余辉下山,从海狗背后经过。只见它端立身躯,一动不动地凝视着东方。最后下到尖方碑,接入东澳古道回到大澳。
柴湾山
小小一座柴湾山,被鲤鱼门渡假村占去大半。奇怪的是由康文署经营,难道政府部门还要营利?还好没有占尽,留有一条晨运径给公众使用。委委屈屈地走在渡假村的铁网边的小径,看着网内的大条马路而不得使用。半小时上来山顶。这里同时是西湾炮台旧址,立着很多介绍牌和锁上门的旧营舍。山脚是杏花村的白色旧楼,隔海对望日出康城的新式豪宅。柴湾货仓象一只白色的鞋盒,旁边是新巴的多层车场,十几辆巴士整齐地停在楼顶平台,象是模型玩具。突然想起,此处倒是一个追风观浪的好地方,整个东方没遮没拦,又有一个粉红玻璃檐的大亭子可供避雨。只是不知能否经起强台风的考验。
原路退回柴湾道,下行转入阿公岩道,中途穿过华明大厦,经电梯下来就到了筲箕湾电车总站。
原路退回柴湾道,下行转入阿公岩道,中途穿过华明大厦,经电梯下来就到了筲箕湾电车总站。
蚝壳山和掌牛山
想不到位于元朗东的小小蚝壳山也不是轻易上得去的。
于凹头巴士站下车,沿着山脚的公路往回走,直到快到东成里巴士站,才见到路边有大量丝带。基本是沿着一条水泥排水沟向上爬,草木颇密,中途有时还迷路,直至上到其西北的一座副峰。没错,这小矮山居然也有副峰。然后直登山顶。一路都可欣赏鸡公岭和夹在西铁和快速公路之间旭日花园蓝白黄相间的高楼。南生围中心多已填成平地,只留有三五块渔塘。山顶标高柱旁有一座小小的灰砖水泥神庙,只及膝高,看来颇有些年头。
下山亦不易行,过电塔右转,来到坟区,右边有路可退至石塘村。因为有往各个坟的小径,略觉混乱,只要直行,还是能接入上掌牛的山径。半小时上至标高柱。整个个元朗和天水围匍匐脚下,后海湾对岸的“春茧”闪着白光,刚走过的蚝壳山正如其名,倒盖在地上。大休赏景过后,沿脊西行。路边的短草,令人走来轻轻松松且赏心悦目。不用一小时即下降至另一坟区,穿出即达大树下东路,有元朗往返崇山新村的小巴路过。出口在两栋民宅之间,墙上挂着塘头埔村150号信箱,亦有一支路灯杆,编号FB0604。北边三十米即是塘头埔村公厕。
于凹头巴士站下车,沿着山脚的公路往回走,直到快到东成里巴士站,才见到路边有大量丝带。基本是沿着一条水泥排水沟向上爬,草木颇密,中途有时还迷路,直至上到其西北的一座副峰。没错,这小矮山居然也有副峰。然后直登山顶。一路都可欣赏鸡公岭和夹在西铁和快速公路之间旭日花园蓝白黄相间的高楼。南生围中心多已填成平地,只留有三五块渔塘。山顶标高柱旁有一座小小的灰砖水泥神庙,只及膝高,看来颇有些年头。
下山亦不易行,过电塔右转,来到坟区,右边有路可退至石塘村。因为有往各个坟的小径,略觉混乱,只要直行,还是能接入上掌牛的山径。半小时上至标高柱。整个个元朗和天水围匍匐脚下,后海湾对岸的“春茧”闪着白光,刚走过的蚝壳山正如其名,倒盖在地上。大休赏景过后,沿脊西行。路边的短草,令人走来轻轻松松且赏心悦目。不用一小时即下降至另一坟区,穿出即达大树下东路,有元朗往返崇山新村的小巴路过。出口在两栋民宅之间,墙上挂着塘头埔村150号信箱,亦有一支路灯杆,编号FB0604。北边三十米即是塘头埔村公厕。
石屋山
坐到海下的小巴,过猴塘溪即见山火了望站路牌。沿石级上山十来分钟,至一林中小空地,立着两块路不通行牌和一块山火了望站牌。明明什么也没有,是什么站?经过右侧不通牌再上行几步才到达了望站。小屋用铁网围住,屋顶立着一支标高柱。门前有块平台,围有铁栏,正对大滩海,可见黄石码头船来船往,和白沙澳下洋的几间森林小屋。
退下到小空地,经左边不通牌续走山径上山,过山腰标高柱,再上一阵就来到一多石山头,大概老虎骑石就在其中,但分辨不出,景色则更为开扬。挑块大石坐下,整个海下湾一览无余,弯弯曲曲的海岸,象花朵盛开,后面有赤洲、塔门,再后还有长条形的东平洲。蚺蛇尖则象将军般,气势不凡地坐守正东方。山下的白沙澳村规模不小,还开辟了大片菜田。荔枝庄码头,象女人的小脚,伸进宽阔的赤门海峡,背后是船湾的连绵山峰和泄洪坝、白沙头、大坝围起来的淡水湖。
再上行就到了石屋山顶。从了望站上来,皆为茂密小径,但方向清楚,加上休息,费时约三小时。绕过发射塔,就来到企领下海这一边。由于是逆光,只见一片波光灿灿,看不出颜色及细节,不及马鞍多矣。坐一阵就下山,打算到深涌搭18:15的船。预算两小时,结果花了三小时,错过尾班船后,还要再花一个半小时走出去。皆因被地图所陷,走了一条西腰小径,简直是nightmare,令人不愿追忆。地图上明明是实线,却极其茂密难行,多数时候是盲踩。走了一大半时竟然断路。一脚踏入密草斜坡,幸而双手抓紧树枝才免滑下去,一番挣扎稳定下来,已消耗大量的体力和水。眼巴巴看着街渡开来深涌码头,鸣笛泊岸后又徜徉而去,再有无限的夕阳美景也无心欣赏了。回头亦已不够时间。此等小径,只要一天黑,必将寸步难行,有电筒也没用。看来要在山中过夜了。食物还有一些,水就远远不够了,必须回到之前经过的溪涧。休息十来分钟,反复仔细搜寻,发现一处似乎被人踩过的草丛。跟着踩向前十几米,竟然接回小径,虽然依然茂密,还踩入路中水凹,却甘之如恬。终于在天黑之前来到蛇石坳,算是捡回一条命。之后可算大路一条,过了深涌更是水泥路,闭着眼也不会迷路。但缺水仍是一大问题。接了一瓶山水,有些混浊,不敢多饮,只在最渴时润一下喉咙。谁知榕树坳也没有士多可补给,还要续走三公里多车的车路到水浪窝。结果走到后段,身体出了状况,左眼开始视物模糊,看光有光晕。不知是混浊山水入眼,还是极度缺水导致毒素无法外排所致。幸好第二天就恢复了,真是教训惨痛。
退下到小空地,经左边不通牌续走山径上山,过山腰标高柱,再上一阵就来到一多石山头,大概老虎骑石就在其中,但分辨不出,景色则更为开扬。挑块大石坐下,整个海下湾一览无余,弯弯曲曲的海岸,象花朵盛开,后面有赤洲、塔门,再后还有长条形的东平洲。蚺蛇尖则象将军般,气势不凡地坐守正东方。山下的白沙澳村规模不小,还开辟了大片菜田。荔枝庄码头,象女人的小脚,伸进宽阔的赤门海峡,背后是船湾的连绵山峰和泄洪坝、白沙头、大坝围起来的淡水湖。
再上行就到了石屋山顶。从了望站上来,皆为茂密小径,但方向清楚,加上休息,费时约三小时。绕过发射塔,就来到企领下海这一边。由于是逆光,只见一片波光灿灿,看不出颜色及细节,不及马鞍多矣。坐一阵就下山,打算到深涌搭18:15的船。预算两小时,结果花了三小时,错过尾班船后,还要再花一个半小时走出去。皆因被地图所陷,走了一条西腰小径,简直是nightmare,令人不愿追忆。地图上明明是实线,却极其茂密难行,多数时候是盲踩。走了一大半时竟然断路。一脚踏入密草斜坡,幸而双手抓紧树枝才免滑下去,一番挣扎稳定下来,已消耗大量的体力和水。眼巴巴看着街渡开来深涌码头,鸣笛泊岸后又徜徉而去,再有无限的夕阳美景也无心欣赏了。回头亦已不够时间。此等小径,只要一天黑,必将寸步难行,有电筒也没用。看来要在山中过夜了。食物还有一些,水就远远不够了,必须回到之前经过的溪涧。休息十来分钟,反复仔细搜寻,发现一处似乎被人踩过的草丛。跟着踩向前十几米,竟然接回小径,虽然依然茂密,还踩入路中水凹,却甘之如恬。终于在天黑之前来到蛇石坳,算是捡回一条命。之后可算大路一条,过了深涌更是水泥路,闭着眼也不会迷路。但缺水仍是一大问题。接了一瓶山水,有些混浊,不敢多饮,只在最渴时润一下喉咙。谁知榕树坳也没有士多可补给,还要续走三公里多车的车路到水浪窝。结果走到后段,身体出了状况,左眼开始视物模糊,看光有光晕。不知是混浊山水入眼,还是极度缺水导致毒素无法外排所致。幸好第二天就恢复了,真是教训惨痛。
铁坑山
坐76K在洲头村下车,从牌坊下进村,沿着村公所前的水泥径来到潘屋村公所。公所旁是一豪宅,正对一片树林。从开口穿过铁网,进入林中右转,前行二、三十米,左边即有布条引领上山。上得第一个小山包,前路已十分清晰。回望两村在脚下,落马洲支线穿梭往来,还有一座警岗。
山峦似绿色的地毯,翻起一个又一个波浪。随波起伏的还有行山小径和生锈的双层铁丝网。沿脊上上下下,毫不困难,不用一小时就来到山顶的标高柱。大片鱼塘,被阡陌分隔,如片片明镜,正方形、菱形或半圆形,倒影着对岸的高楼大厦。深圳河在赛格大厦正南绕了一个大弯,在鱼塘边围起一个大圆口袋状的河套地区,谷歌地图上标示为中国,目前只用来长草。左边亦有支路,翻过两个山包通往鱼塘,但不知可否通过铁网。
下山路与铁网并行,右有支路应可下练靶场,直行则过铁网,路开始茂密。对着山腰的信义新村接近,左边山脚有几户人家,应是鹧鸪坑;右边山坡有一座坟。根据“有坟即有路”的原则,离开小径,踩几步草坡,下到坟头,果然坟下即有水泥楼梯。此坟原来埋着清二十世祖。出来水泥村路,左转应可往信义新村,不过已闻密密狗吠。于是右转直出马路,原来是蛇岭村口。如果由这边起步,应该是沿马草垄路北行,见蛇岭村路牌左转,沿有路灯的水泥村径过溪右转,直至见VD8830灯柱,左边路口即是上坟之路。
之后继续北行,右转料壆路往料壆村,沿路又赏夕阳镀金的鱼塘与高楼。于村口红亭小休后,沿快景路走回石上河,再沿河东直下上水。末段天已全黑,深港中心之前却并无路灯。
山峦似绿色的地毯,翻起一个又一个波浪。随波起伏的还有行山小径和生锈的双层铁丝网。沿脊上上下下,毫不困难,不用一小时就来到山顶的标高柱。大片鱼塘,被阡陌分隔,如片片明镜,正方形、菱形或半圆形,倒影着对岸的高楼大厦。深圳河在赛格大厦正南绕了一个大弯,在鱼塘边围起一个大圆口袋状的河套地区,谷歌地图上标示为中国,目前只用来长草。左边亦有支路,翻过两个山包通往鱼塘,但不知可否通过铁网。
下山路与铁网并行,右有支路应可下练靶场,直行则过铁网,路开始茂密。对着山腰的信义新村接近,左边山脚有几户人家,应是鹧鸪坑;右边山坡有一座坟。根据“有坟即有路”的原则,离开小径,踩几步草坡,下到坟头,果然坟下即有水泥楼梯。此坟原来埋着清二十世祖。出来水泥村路,左转应可往信义新村,不过已闻密密狗吠。于是右转直出马路,原来是蛇岭村口。如果由这边起步,应该是沿马草垄路北行,见蛇岭村路牌左转,沿有路灯的水泥村径过溪右转,直至见VD8830灯柱,左边路口即是上坟之路。
之后继续北行,右转料壆路往料壆村,沿路又赏夕阳镀金的鱼塘与高楼。于村口红亭小休后,沿快景路走回石上河,再沿河东直下上水。末段天已全黑,深港中心之前却并无路灯。
西高山
从薄扶林水塘道出发,逆走港岛径,约一小时登上西高山山腰的观景台。然后在凉亭旁边的西高茶园里,找到登山小径,攀爬几下,过了“路不通行”牌,一路上行。也用不了半小时,就来到石区,已见不少游人围在山顶的观景台上。在石上休息,下面是长条形的薄扶林水塘,后是置富村的楼群,以及隔着海峡的南丫岛。摩星岭已成小山包,背景有青洲、交椅直至大屿山。
等无人的空档,走入围起来的观景台,又可一观维港西部两岸之高楼和山顶的豪宅。后经另一边的大路下山,经过三个凉亭的一片空地后来到热闹非常的夏力道。转克顿道健身径下山,进入龙虎山郊野公园。原来这里有个松林废堡,有营房有炮台,规模堪比摩星岭。最后上龙虎亭看完日落,才下落莆飞道。
等无人的空档,走入围起来的观景台,又可一观维港西部两岸之高楼和山顶的豪宅。后经另一边的大路下山,经过三个凉亭的一片空地后来到热闹非常的夏力道。转克顿道健身径下山,进入龙虎山郊野公园。原来这里有个松林废堡,有营房有炮台,规模堪比摩星岭。最后上龙虎亭看完日落,才下落莆飞道。
攀背顶
因为是周六,等小巴的早已超过了十六人,但还是继续等。果然中间有一队人因为不够位而全部落车,结果最后还有好几个空位。但“福兮祸之所倚”,到得乌蛟腾,天却下起雨来。半小时后雨停起步,经郊游径往分水凹,路上已是泥湿粘脚。于分水凹地图牌后进入小径,衣裤鞋袜很快被沾湿,直至湿透。过一满是垃圾的秃头小山岗,也没注意有无分路,靠右行不停地穿林,一气走了一个半小时,终于来至开扬地带,原来已是攀背顶。中途过老虎石顶而不知,也不见有什么石头。
一边晒衣服,一边赏景兼hi tea,风景的回报完全超值。整个印洲塘象一个大湖,波平如镜,加上蓝天白云的倒影,秀美中更添艳丽。湖心是坟洲三岛,如大雁展翅;九芦头半岛如灵鳐摆尾;往来荔枝窝的小船,轻轻划过湖面,水波如揭开西子面纱之一角。小滩鱼塘的深处,孤零零一幢小屋,与荔枝窝的繁华热闹颇成反比。
衣裤晒干仍恋恋不舍。植物上的雨水亦已晒干。不用一小时,下到荔枝窝码头牌坊南约二十米。沿水泥小径来到荔枝窝,游人已散。于二伯士多补水后,经三桠村、下苗田返回乌蛟腾,慢行了两小时。好在能赶上20:15的未班小巴。又在乌蛟腾村后和公厕边的草丛中看到了很多萤火虫象小幽灵一样飞来飞去,也算是大餐后的甜品。
一边晒衣服,一边赏景兼hi tea,风景的回报完全超值。整个印洲塘象一个大湖,波平如镜,加上蓝天白云的倒影,秀美中更添艳丽。湖心是坟洲三岛,如大雁展翅;九芦头半岛如灵鳐摆尾;往来荔枝窝的小船,轻轻划过湖面,水波如揭开西子面纱之一角。小滩鱼塘的深处,孤零零一幢小屋,与荔枝窝的繁华热闹颇成反比。
衣裤晒干仍恋恋不舍。植物上的雨水亦已晒干。不用一小时,下到荔枝窝码头牌坊南约二十米。沿水泥小径来到荔枝窝,游人已散。于二伯士多补水后,经三桠村、下苗田返回乌蛟腾,慢行了两小时。好在能赶上20:15的未班小巴。又在乌蛟腾村后和公厕边的草丛中看到了很多萤火虫象小幽灵一样飞来飞去,也算是大餐后的甜品。
花山
星期五上午的彩虹站,等小巴和巴士的人竟然打晒蛇饼。大概是盂兰盛会的缘故。如此多的人不用上班,而赶着去撞鬼,也是奇怪。只好先到科技大学,转将军澳过来的车。车上倒很空,西贡公路却很挤,走走停停近一小时才到达。
路上浪费多时,只好坐的士直达东坝。万宜水库还是这样漂亮,不过今天的重点在另外一边。从纪念碑右边石阶起步,接入小径,上来小山岗,路边十米有一标高柱。翻过小山岗即见上花山的路,但今天不上去。过小溪,下到山坳,直往破边洲。尽头地上有座水泥十字。探头即见破边洲刀削斧砍般垂直的六角柱岩壁,右下方有一串三个黑黑的水潭,据说叫贵妃池。而这一边尽是土石,两半似乎并不合符呢。
退回山坳,绕行花山东麓,北岸的六角柱阵,形成曲折悬崖,气势磅礴。南方海面的瓮缸群岛,如珠在盘。走近观看则见到不少海蚀洞,难怪叫观洞坳。正对的是木棉洞半岛,连接着白腊仔沙滩,后方白虎山高耸,顺延企头角,角尖与群岛之间是陕窄的锁匙门水道,游艇往来不息。
回程先过一小溪,接回花山南腰的小径。先下到白腊仔的七重石滩,捆边却过不去对面的沙滩,因为有悬崖。在石滩尽头立着一根锈铁柱,旁边有隐闭小径,来到石滩与沙滩之间的小山包。山包上路径模糊,反正就是向着沙滩的方向找路,终于下到沙滩前的一条小路,路边还有个秋千。依路往白腊村,中途要穿过一个大草坪,雨后颇有沼泽之感。最后终于上到水泥路,路边几座村屋,原来有住人呢。
路上浪费多时,只好坐的士直达东坝。万宜水库还是这样漂亮,不过今天的重点在另外一边。从纪念碑右边石阶起步,接入小径,上来小山岗,路边十米有一标高柱。翻过小山岗即见上花山的路,但今天不上去。过小溪,下到山坳,直往破边洲。尽头地上有座水泥十字。探头即见破边洲刀削斧砍般垂直的六角柱岩壁,右下方有一串三个黑黑的水潭,据说叫贵妃池。而这一边尽是土石,两半似乎并不合符呢。
退回山坳,绕行花山东麓,北岸的六角柱阵,形成曲折悬崖,气势磅礴。南方海面的瓮缸群岛,如珠在盘。走近观看则见到不少海蚀洞,难怪叫观洞坳。正对的是木棉洞半岛,连接着白腊仔沙滩,后方白虎山高耸,顺延企头角,角尖与群岛之间是陕窄的锁匙门水道,游艇往来不息。
回程先过一小溪,接回花山南腰的小径。先下到白腊仔的七重石滩,捆边却过不去对面的沙滩,因为有悬崖。在石滩尽头立着一根锈铁柱,旁边有隐闭小径,来到石滩与沙滩之间的小山包。山包上路径模糊,反正就是向着沙滩的方向找路,终于下到沙滩前的一条小路,路边还有个秋千。依路往白腊村,中途要穿过一个大草坪,雨后颇有沼泽之感。最后终于上到水泥路,路边几座村屋,原来有住人呢。
班纳山
对合和大厦来说,让街边的人随意乘搭它的超高速电梯已是仁至义尽,厕所自然要锁起来,不然会弄脏。出来左转五十米,接入湾仔峡道,横过宝云径继续上行,就会来到湾仔峡。这是一个四通八达的地方,到山顶的巴士亦会经过,还有一座警队博物馆,可惜里面不能拍照。看到了早期的红头阿三(印警)。出来湾仔峡公园,小卖部提供午餐,有饭又有面,二十七元,不少人帮衬呢。
从公园下方进入香港仔水塘道,一路下行,半小时就来到上水塘。过大坝,往金夫人驰马径方向,这边有个观景台,能望到深水湾。再向前就到了班纳山山腰,郊游径在山腰环行,于山东南接小径上山。一路灌木颇密,略斜,好在山不高,半小时就能登顶。山顶依然茂密,没有标高柱,倒有唯一的一块大石。大石约两人高,裂成三瓣,较难爬上。但一定要在石上,才能很好地四览风光。
北边是山峦环抱的香港仔上、下水塘,可以清晰地看到坝上的游人;西有玉桂山南丫岛及两者之间的东博寮海峡;南边海景被南朗山挡去大半,熨波洲只露出半边。山脚是海洋公园,门前是象大绿蛇一样在建的港铁南港岛线,当然还有许多的高楼。下山的路更密,较平缓,在一大石坡接入郊游径,经下水塘大坝回到市中心。
从公园下方进入香港仔水塘道,一路下行,半小时就来到上水塘。过大坝,往金夫人驰马径方向,这边有个观景台,能望到深水湾。再向前就到了班纳山山腰,郊游径在山腰环行,于山东南接小径上山。一路灌木颇密,略斜,好在山不高,半小时就能登顶。山顶依然茂密,没有标高柱,倒有唯一的一块大石。大石约两人高,裂成三瓣,较难爬上。但一定要在石上,才能很好地四览风光。
北边是山峦环抱的香港仔上、下水塘,可以清晰地看到坝上的游人;西有玉桂山南丫岛及两者之间的东博寮海峡;南边海景被南朗山挡去大半,熨波洲只露出半边。山脚是海洋公园,门前是象大绿蛇一样在建的港铁南港岛线,当然还有许多的高楼。下山的路更密,较平缓,在一大石坡接入郊游径,经下水塘大坝回到市中心。
莲花山
今天又等了四十分钟51号车。倒霉的是,同时等车的还有一群行山阿伯,一个个象撞聋似的,生怕别人也听不到,说起话来都是中气十足的男中音、男低音,还要说足四十分钟,还要上了车直说到荃锦坳。
走上荃锦坳营地,空无一人,只闻风声,与刚才的聒噪相比,恍如隔世。午餐后,接入麦径车路,过M160标柱后依路牌左转莲花山的车路。走几分钟,路边有个发射站,原来标高柱就在旁边的山包上,路径不明,要穿过一小片树林和草坡。能看到青马大桥,但风景大都被石龙拱挡住。
续走车路至尽头,接上宽阔泥路往元荃古道。刚至一处黑森林,下起大雨来。林中有座石滑梯,又有一排破屋,还立着告示牌,说建筑物结构受损勿靠近。但雨势太大,经权衡,还是走进了破屋。前有屋檐,后是人字屋顶,只余半边,形成天井,大雨倾泄而下,浇淋几株洋芋。还好另一半屋顶并不漏雨。躲在下方,只祈祷不要此时毁烂。阴黑湿冷中静立半小时,所陪伴的只有墙上不知谁画的一位没女。所幸终于雨停。出门观望,原来檐上有字,是“莲花山公立学校”。
前行不到十分钟就接上了元荃古道,好在是硬化路面。头上仍是乌云如盖。赶紧向荃湾方向下山,还没到荃威花园雨又大下,结果在山脚凉亭又停阻一阵。
走上荃锦坳营地,空无一人,只闻风声,与刚才的聒噪相比,恍如隔世。午餐后,接入麦径车路,过M160标柱后依路牌左转莲花山的车路。走几分钟,路边有个发射站,原来标高柱就在旁边的山包上,路径不明,要穿过一小片树林和草坡。能看到青马大桥,但风景大都被石龙拱挡住。
续走车路至尽头,接上宽阔泥路往元荃古道。刚至一处黑森林,下起大雨来。林中有座石滑梯,又有一排破屋,还立着告示牌,说建筑物结构受损勿靠近。但雨势太大,经权衡,还是走进了破屋。前有屋檐,后是人字屋顶,只余半边,形成天井,大雨倾泄而下,浇淋几株洋芋。还好另一半屋顶并不漏雨。躲在下方,只祈祷不要此时毁烂。阴黑湿冷中静立半小时,所陪伴的只有墙上不知谁画的一位没女。所幸终于雨停。出门观望,原来檐上有字,是“莲花山公立学校”。
前行不到十分钟就接上了元荃古道,好在是硬化路面。头上仍是乌云如盖。赶紧向荃湾方向下山,还没到荃威花园雨又大下,结果在山脚凉亭又停阻一阵。
马鞍山
往马鞍山的84NR村巴也是二十八座的白色小巴,停在鞍禄街,新港城楼下。一起的还有多个村巴和楼巴的招牌。经过耀安则在村内的士站前的围栏边上客,没有任何标识,看来只有了解的人才会知道。车费五元,不设找赎也不能使用八达通。
从郊野公园起步,已是海拔两百米。经家乐径上到观景台,凉亭后即是上吊手岩的小径。初段为土楼梯,算好走,过一岩石群,路变陡斜,须手脚并用。一路可回望沙田一河两岸至马屎船湾,又见对面鹿巢山上小径纵横,十分清晰。过两个小山包,开始向牛押山上攀,林木渐密,经过一段绳索辅助,上来山顶,即能一窥企岭下与西贡风光。东脊亦有密林小径下山。最后就是连接牛押与马鞍主峰之间的鞍位了。之前在山下看来只是短短一弯,亲历才知其长。鞍中段有石可供休息,俯瞰企领下海。小小的三杯酒和乌洲就象数字1和0,渔排象很多的小数点排满海面,白色的村屋群象纽扣钉在绿色的田野,背景的群山自然少不了蚺蛇尖,亦有黄竹角咀。
忽见一人在牛押山上挥手,并飞快向这边赶来。原来是一小伙子,经牛押东脊下山到一半,见有很多新鲜猪屎,怕有野猪,于是折回头,却不够水了。好在自己水尚足够,分给他三百毫升,一起登顶。刚好一年轻女生也从另一边上到顶来。他二人坐在标高柱下,聊天赏景。女生二话不说,从背包掏出一罐咖啡请小伙饮用,象熟人一般。之后二人又一同下山回耀安。自己则下西贡,经麦径接竹洋路,沿海傍回到码头,也用了两个钟。
马鞍山顶自然有无限风光,用小伙的话说是成个东边都悌晒,有海又有水库。连大金钟也成了小铃铛。但今天最大收获则是见识到,原来香港也有不怕吃苦的年轻人呢。
从郊野公园起步,已是海拔两百米。经家乐径上到观景台,凉亭后即是上吊手岩的小径。初段为土楼梯,算好走,过一岩石群,路变陡斜,须手脚并用。一路可回望沙田一河两岸至马屎船湾,又见对面鹿巢山上小径纵横,十分清晰。过两个小山包,开始向牛押山上攀,林木渐密,经过一段绳索辅助,上来山顶,即能一窥企岭下与西贡风光。东脊亦有密林小径下山。最后就是连接牛押与马鞍主峰之间的鞍位了。之前在山下看来只是短短一弯,亲历才知其长。鞍中段有石可供休息,俯瞰企领下海。小小的三杯酒和乌洲就象数字1和0,渔排象很多的小数点排满海面,白色的村屋群象纽扣钉在绿色的田野,背景的群山自然少不了蚺蛇尖,亦有黄竹角咀。
忽见一人在牛押山上挥手,并飞快向这边赶来。原来是一小伙子,经牛押东脊下山到一半,见有很多新鲜猪屎,怕有野猪,于是折回头,却不够水了。好在自己水尚足够,分给他三百毫升,一起登顶。刚好一年轻女生也从另一边上到顶来。他二人坐在标高柱下,聊天赏景。女生二话不说,从背包掏出一罐咖啡请小伙饮用,象熟人一般。之后二人又一同下山回耀安。自己则下西贡,经麦径接竹洋路,沿海傍回到码头,也用了两个钟。
马鞍山顶自然有无限风光,用小伙的话说是成个东边都悌晒,有海又有水库。连大金钟也成了小铃铛。但今天最大收获则是见识到,原来香港也有不怕吃苦的年轻人呢。
大石磨
如果上水广场算是在火车站的正面,彩园村则是背面。虽是公屋,其内的彩园广场同样逃不开自由行,黄金珠宝少不了。沿彩园路北行,过宝石湖路左转,在大头岭村前沿石上河西岸走。这一段河堤比人高,河内长满草。再过松柏朗村,河上有座天桥,另一边是深港中心。再前行左转进入天光甫,许多村屋前龙眼落了一地。大致向着山的方向,沿阡陌穿过朗原湿地——其实就是农田一片,来到双鱼河边,有一小片荷塘,过桥即是河上乡。在居石侯前右转河上乡排峰路,几分钟接入河上乡路,路口即可登山。
先过几座坟,横向接入山径,向山上走。两个中男在小山岗,蹲在地上用望远镜盯住山南,不知望什么,也不怕晒。过电塔,先离开主径,看山腰的白色军徽。军徽在两座电塔间,路径不明,结果硬走山坡,沾了一身黑灰,还差点滑下来。军徽半显半露,象一朵被虫咬过的大白花。后续上行,很快上到有些岩石的翻版狮子头。山顶红旗破烂,山下枪声不断。另一边有人在房顶的沙地骑马。山脊树丛较密,不过也很快就走到标高柱,再到方形的直升机坪和发射塔下的了望站。站下草丛中有小径,穿过铁网直下罗湖。将站内唯一一张木凳拖出,坐在停机坪大休观光。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与渔塘村屋相映成趣。山脚是小小的料壆村。罗湖联检大楼象一个桔黄的印章,盖在边界。铁路与双层行人走廊跨河连接。
山南机坪下面是旧宿舍,沿旋转楼梯下来就接上两边水泥中间长草的旧军路,半小时即可下山。出来是快景路,路口很不起眼,也没有标识。如果从这边上来,可留意路口的旧货柜场,铁栏里面围着黄色的塑料布。右转出来河边,很多人在此踩单车。过河,再经遂道过输水管和铁路,来到梧桐河边。遂道没有路标,又黑又泥泞,还是跟着单车友在水管间左转右转才得以找到。梧桐河也多人踩单车、跑步。隔一段路就有休息亭,各亭有自己的主题,围栏上画着马呀,蜻蜓什么的。河边有人玩航模,又有个光膀子的中男带着小孩捉鱼。一米的网撒下去,即刻上拉起来,就有十几条大鱼在里面扑腾呢。
先过几座坟,横向接入山径,向山上走。两个中男在小山岗,蹲在地上用望远镜盯住山南,不知望什么,也不怕晒。过电塔,先离开主径,看山腰的白色军徽。军徽在两座电塔间,路径不明,结果硬走山坡,沾了一身黑灰,还差点滑下来。军徽半显半露,象一朵被虫咬过的大白花。后续上行,很快上到有些岩石的翻版狮子头。山顶红旗破烂,山下枪声不断。另一边有人在房顶的沙地骑马。山脊树丛较密,不过也很快就走到标高柱,再到方形的直升机坪和发射塔下的了望站。站下草丛中有小径,穿过铁网直下罗湖。将站内唯一一张木凳拖出,坐在停机坪大休观光。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与渔塘村屋相映成趣。山脚是小小的料壆村。罗湖联检大楼象一个桔黄的印章,盖在边界。铁路与双层行人走廊跨河连接。
山南机坪下面是旧宿舍,沿旋转楼梯下来就接上两边水泥中间长草的旧军路,半小时即可下山。出来是快景路,路口很不起眼,也没有标识。如果从这边上来,可留意路口的旧货柜场,铁栏里面围着黄色的塑料布。右转出来河边,很多人在此踩单车。过河,再经遂道过输水管和铁路,来到梧桐河边。遂道没有路标,又黑又泥泞,还是跟着单车友在水管间左转右转才得以找到。梧桐河也多人踩单车、跑步。隔一段路就有休息亭,各亭有自己的主题,围栏上画着马呀,蜻蜓什么的。河边有人玩航模,又有个光膀子的中男带着小孩捉鱼。一米的网撒下去,即刻上拉起来,就有十几条大鱼在里面扑腾呢。
茅平山
从塔门下船后右转,先经过榕树村,然后是渔民新村。渔民新村规模不小,一色两层楼的黄房子,类似安置区。转个弯就是岛南,沿着工整的郊游径,慢走海边,享受丽日和风。身后大滩一带却沉浸在一片白茫茫的大雨之中。向前是叠石。看得石多了,也不觉得出奇。然后是一大片迎海草原,大批放暑假的学生在此郊游野餐,同时也是野牛的天然餐厅和厕所。一头小牛向着人群奔跑而去,只为了吃他们的食物。吓得学生妹们先是尖叫逃开,然后回来给牛拍照,又用一支衣叉似的棍子架住手机来自拍。草原下方是小石滩,只在海心有一片浅绿的沙滩地带。对岸从右至左是蚺蛇尖到米粉咀不断下降的山势。草原上有座大方亭,旁边是一个足球场,场心画着一个“H”,大概兼作直升机坪。北方有石级上山,山上有座绿瓦亭,名“龙景”,反而视野不广。
亭后有土路,也就是往茅平山的小径。跟随布条先下再上,忽略左右的支路,在树丛中钻行不到一小时,就会来到塔门岛的至高点——茅平山。但站在标高柱旁边也没有什么太好风景,树多。再前行一些方能望见赤洲。东方也能一赏弓洲,之前离龙景亭不远也能看到。西方是夹在棺材角和响螺角之间的磨洲和银洲。
总之,塔门岛的英文名Glass Island,倒是名符其实,迎海的山坡大草原正是精华所在,虽然人多,也能觅得清净之地。花一、两小时钻在闷热的丛林小径里登山还不如坐在草地上看海吹风。
亭后有土路,也就是往茅平山的小径。跟随布条先下再上,忽略左右的支路,在树丛中钻行不到一小时,就会来到塔门岛的至高点——茅平山。但站在标高柱旁边也没有什么太好风景,树多。再前行一些方能望见赤洲。东方也能一赏弓洲,之前离龙景亭不远也能看到。西方是夹在棺材角和响螺角之间的磨洲和银洲。
总之,塔门岛的英文名Glass Island,倒是名符其实,迎海的山坡大草原正是精华所在,虽然人多,也能觅得清净之地。花一、两小时钻在闷热的丛林小径里登山还不如坐在草地上看海吹风。
大榄自然教育径
大棠山道有几间餐厅,中午很多工人来吃钣,所以便宜又大碗,味道也还不错。饭后在亭前右转,这边另有一条进山大道,就在荔枝山庄的马房旁边。之前新闻上说荔枝山庄霸占郊野公园的官地,政府派人来拆,乡民又来保卫,闹过一轮。现在看来,山庄与公园似乎和平共存。离开山庄就进入林中,过白千层参天的大草坪,很快来到伯公坳。仿古的城墙上是麦理浩径,城墙下有座小小的佛祖庙,庙边就是大榄自然教育径。
沿径下行至大榄涌水塘边的郊游集散地,此后全程为车路,同时也是越野单车径。过吉庆桥向大榄方向南行,先后过元荃古道和元墩郊游径路口,都没什么好景致,直到左转支路上山。路边有两幅破墙,对面则有一条二十米土路,至一小山包,可一瞰大榄涌水塘景致。再前行有两座观景台,亦可观赏水塘及大屿山。只可惜今天雾霾大到连沙洲都看不清。第二座观景台更是360度,提供一个从北面一窥青马大桥的视角。然后就下山,过大榄生态园,直至郊野公园大门,教育径才算结束。一路上教育牌不多见,线路又拉得这样长,可算是教育径中的异类。
最后行至青龙头,有到荃湾的小巴。但还是续走龙如路至青山公路坐巴士。
沿径下行至大榄涌水塘边的郊游集散地,此后全程为车路,同时也是越野单车径。过吉庆桥向大榄方向南行,先后过元荃古道和元墩郊游径路口,都没什么好景致,直到左转支路上山。路边有两幅破墙,对面则有一条二十米土路,至一小山包,可一瞰大榄涌水塘景致。再前行有两座观景台,亦可观赏水塘及大屿山。只可惜今天雾霾大到连沙洲都看不清。第二座观景台更是360度,提供一个从北面一窥青马大桥的视角。然后就下山,过大榄生态园,直至郊野公园大门,教育径才算结束。一路上教育牌不多见,线路又拉得这样长,可算是教育径中的异类。
最后行至青龙头,有到荃湾的小巴。但还是续走龙如路至青山公路坐巴士。
大城石涧南段
想想炎天暑日,又有雾霾,正好学人家行下涧,谁知这样难。没有人带领,就要不停地找“路”,就算有丝带,帮助亦不大。时而象只小鸟,在石上跳来跳去;时而象只猴子,在石上爬来爬去。水固然清澈,但很凶的样子,又急又大声,有的地方还很深,让人不敢轻易涉水。
从城门六号烧烤场边的石桥下出发,一路这样坚难跋涉,过了两小时,终于听到人声。两个人在浸水,还在石上晒衣服。其中一个瘦瘦的阿伯,赶紧穿上裤子,走过来交谈。原来此地是中段,离“肥佬麦”才走了一半。阿伯还介绍说,这里的水是最清最凉的了,又带点骄傲地说他从桥头上来只需四十五分钟。于是加紧前行,十来分钟走至一平缓瀑布前,竟然断路。此时已是下午四点半,且又热又累,于是决定中止,就地下水休息。没有人的地方当然脱光光,也学人将湿衣放在石上烤晒。瀑布前有个水潭,水较深,水潭边的石滩只有及膝的水,又平缓,正好浸水。果然够清够凉,水温大概不及二十摄氏度,一下子令人暑气全消。水潭边有块大石,冠面刻着一个“靓”字。又见一些头大尾小,只有指头大小褐色的鱼,在水下的石头表面爬来爬去,却不见有脚。不到半小时,见两人从瀑布右边匆匆而下,天空开始聚集乌云,于是撤退。回到中段,已无人影。涧西有明显小径,不多久在“路不通行”牌后接入大土路右转,又路过另一个“路不通行”,再接入林道龙门段,就有避雨亭了。好在雨不大,只是雷声吓人。等云开天青,走回菠萝坝。
从城门六号烧烤场边的石桥下出发,一路这样坚难跋涉,过了两小时,终于听到人声。两个人在浸水,还在石上晒衣服。其中一个瘦瘦的阿伯,赶紧穿上裤子,走过来交谈。原来此地是中段,离“肥佬麦”才走了一半。阿伯还介绍说,这里的水是最清最凉的了,又带点骄傲地说他从桥头上来只需四十五分钟。于是加紧前行,十来分钟走至一平缓瀑布前,竟然断路。此时已是下午四点半,且又热又累,于是决定中止,就地下水休息。没有人的地方当然脱光光,也学人将湿衣放在石上烤晒。瀑布前有个水潭,水较深,水潭边的石滩只有及膝的水,又平缓,正好浸水。果然够清够凉,水温大概不及二十摄氏度,一下子令人暑气全消。水潭边有块大石,冠面刻着一个“靓”字。又见一些头大尾小,只有指头大小褐色的鱼,在水下的石头表面爬来爬去,却不见有脚。不到半小时,见两人从瀑布右边匆匆而下,天空开始聚集乌云,于是撤退。回到中段,已无人影。涧西有明显小径,不多久在“路不通行”牌后接入大土路右转,又路过另一个“路不通行”,再接入林道龙门段,就有避雨亭了。好在雨不大,只是雷声吓人。等云开天青,走回菠萝坝。
神乐院上275山
从神乐院出发,可以避走稔树湾一带的粪香村路,又可以重游坪洲。12:20从坪洲第二码头出发,船费只需五元,还是六年前的价钱,真是难得。在神码,只有几个扫地的阿姨下船,却有十几人等着上船,不知是哪里来的人,又不似行山客。码头左边有小径,经过沙滩和溪涧,一直通往蕉林深处,有一户人家。路尽头右边有防火坡,似可通往山顶十字架,但未敢乱闯。回到码头,走大路上山,在圣母院小休。院后有楼梯,通往涧边石上。如果可以溯涧上来,倒是一条捷径。出来一直走至车路尽头,左边即是上绿瓦凉亭的石楼梯。
上次在凉亭见到对面一座小山,山路明显,山上还有标高柱,地图上示275米高。于是向前走入小径,结果一下到了梅窝这一边。原来这是连接梅窝和愉景湾的山腰捷径,可以免上凉亭。退回原路,向北细寻,原来上山小径在草丛中,十分不明显。钻两钻,才来到山坡显径,很快登顶。谁知标高柱齐根折断,东一块西一块散落草丛。风景和凉亭那边差别不大,只是能更多看到高尔夫球场,却前去无路。休息一阵也就原路下山,经山腰捷径接入水泥楼梯大道,直下梅窝。
上次在凉亭见到对面一座小山,山路明显,山上还有标高柱,地图上示275米高。于是向前走入小径,结果一下到了梅窝这一边。原来这是连接梅窝和愉景湾的山腰捷径,可以免上凉亭。退回原路,向北细寻,原来上山小径在草丛中,十分不明显。钻两钻,才来到山坡显径,很快登顶。谁知标高柱齐根折断,东一块西一块散落草丛。风景和凉亭那边差别不大,只是能更多看到高尔夫球场,却前去无路。休息一阵也就原路下山,经山腰捷径接入水泥楼梯大道,直下梅窝。
吊灯笼
之前真傻,单以为秋、冬、春会有雾霾,没想到夏天也有。就算甘冒酷热警告登山,也不一定有好风光。总之“鸡的屁”一吹,神马都是浮云。
从乌蛟腾出发,走犁头石的上路,左边第一块警告牌就是上吊灯笼的南路。初段植被茂密,齐腰高,过了架空电线则变为陡峭,但没有碎石,慢慢上还不太难。一个多小时来到山顶标高柱,又见很多蝴蝶和蜻蜓。山北望小滩、荔枝窝远及盐田;山南印洲塘尽收眼底,吉澳、峨眉、往湾三大岛之外,最为动人的是三桠涌至红石门一带弯弯曲曲的红色海岸线,衬着柔柔碧水,象少女的裙边。只是少了蓝天的惊艳。如果不是期望过高,也就不会失望。
谁知更美还在后面。沿东脊下至半山,之前部份被遮挡的三桠村一带完全显露。村屋、红树林、十字路、码头,再加上整个印洲塘的环抱,不远不近,不高不低,一切都刚刚好。难怪走在前面的两个人坐了一小时之久。下山的路陡而且密,但清晰不易迷失。慢行两小时,过回电线,在另一块警告牌前接回上路。
从乌蛟腾出发,走犁头石的上路,左边第一块警告牌就是上吊灯笼的南路。初段植被茂密,齐腰高,过了架空电线则变为陡峭,但没有碎石,慢慢上还不太难。一个多小时来到山顶标高柱,又见很多蝴蝶和蜻蜓。山北望小滩、荔枝窝远及盐田;山南印洲塘尽收眼底,吉澳、峨眉、往湾三大岛之外,最为动人的是三桠涌至红石门一带弯弯曲曲的红色海岸线,衬着柔柔碧水,象少女的裙边。只是少了蓝天的惊艳。如果不是期望过高,也就不会失望。
谁知更美还在后面。沿东脊下至半山,之前部份被遮挡的三桠村一带完全显露。村屋、红树林、十字路、码头,再加上整个印洲塘的环抱,不远不近,不高不低,一切都刚刚好。难怪走在前面的两个人坐了一小时之久。下山的路陡而且密,但清晰不易迷失。慢行两小时,过回电线,在另一块警告牌前接回上路。
蚺蛇尖
在酷热天气警告下攀登蚺蛇尖,结果是全程只遇到两个年轻人,另有两人打伞走高流。幸好不时有凉风吹拂,不然真象天气先生一样要熔化掉了。不过话说香港33度就叫酷热,比起内地一些火炉城市动辄39、40度的高温,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从赤径出发上到大浪坳已是半山,这一段颇为累人,又闷。左转水务署楼梯至高流路口,已可见大浪湾。提前午餐,尽量将食物和水塞进肚子以减负。带上剩余的三升水,很快来至蚺蛇坳,陡峭山径直立眼前。小心翼翼上来第一段,第二段的黑石山更为难行,几乎垂直,好在有一些手脚位。上来之后松一口气,之后直至登顶都不太难了。
一人独霸标高柱,却有几十只蝴蝶飞舞陪伴,有时还停到人身上。周边的野草中,开着紫色的小花,许是莆公英。极目四望,米粉顶至长咀青山翻绿波,洁白无瑕的大浪湾是一路都见的,另一边蚺蛇湾短而白,之前走高流湾时已见过。只有旁边的千溪海岸,非登顶不能见,虽没有白色的沙滩,却有着一种神秘的美。浅浅一湾绿水,幽幽的海底,如梦似幻,象万花筒般变化无穷。千溪海岸这个名字真是起得好。
经东脊下山,右转山腰小径绕回黑石山,然后直下大湾。山腰小径中途有冲损,形成一米高的台阶。下大湾的路部份有碎石同较斜,得小心行走。大湾长而白;东湾短而绿,中心还有一个小水潭。浩淼洋面吹来阵阵海风,令人精神爽快。走走停停两小时,下至大、东湾之间小山岗,又沿山腰小径绕山岗一周,最后略爬礁石下到大湾沙滩。于沙滩中段转小径进入林中,经一段窄石村路于大围接入麦理浩径。这一段路较泥泞,支路也多,多亏有丝带引路。然后又要上大浪坳,下赤径,再上北潭凹,至少还要一个半小时。
从赤径出发上到大浪坳已是半山,这一段颇为累人,又闷。左转水务署楼梯至高流路口,已可见大浪湾。提前午餐,尽量将食物和水塞进肚子以减负。带上剩余的三升水,很快来至蚺蛇坳,陡峭山径直立眼前。小心翼翼上来第一段,第二段的黑石山更为难行,几乎垂直,好在有一些手脚位。上来之后松一口气,之后直至登顶都不太难了。
一人独霸标高柱,却有几十只蝴蝶飞舞陪伴,有时还停到人身上。周边的野草中,开着紫色的小花,许是莆公英。极目四望,米粉顶至长咀青山翻绿波,洁白无瑕的大浪湾是一路都见的,另一边蚺蛇湾短而白,之前走高流湾时已见过。只有旁边的千溪海岸,非登顶不能见,虽没有白色的沙滩,却有着一种神秘的美。浅浅一湾绿水,幽幽的海底,如梦似幻,象万花筒般变化无穷。千溪海岸这个名字真是起得好。
经东脊下山,右转山腰小径绕回黑石山,然后直下大湾。山腰小径中途有冲损,形成一米高的台阶。下大湾的路部份有碎石同较斜,得小心行走。大湾长而白;东湾短而绿,中心还有一个小水潭。浩淼洋面吹来阵阵海风,令人精神爽快。走走停停两小时,下至大、东湾之间小山岗,又沿山腰小径绕山岗一周,最后略爬礁石下到大湾沙滩。于沙滩中段转小径进入林中,经一段窄石村路于大围接入麦理浩径。这一段路较泥泞,支路也多,多亏有丝带引路。然后又要上大浪坳,下赤径,再上北潭凹,至少还要一个半小时。
青山南
冬天在青山之巅只见灰蒙一片,甚有不甘。今于盛夏再次上来,果然视野极清极远,不必说九径山的大石,大榄的郊游径,连望见澳门亦不在话下。
从山景村出发,穿过杨小坑锦簇花园,于花园后的杨青路转入青山寺径,沿车路上至青山寺,然后转入山径。初段是工整水泥径,至半山发射塔,转为土木窄楼梯。在走三步停两步,汗湿一身后终于上到韩陵片石亭。先周围观光兼大休并趁无人时将湿衣连底裤统统换掉。脚下是荒凉而广袤的青山腹地,后方则可以从蛇口港的吊机一直望到梧桐山上的发射塔。屯、元、天的高楼群之间是大片平原地带,天水围右边的髻山象条绿绿的小毛虫。
山顶发射塔上次去过了,而且有人在上面工作,就直接从石亭边的小径绕过,来到山南的标高柱,然后沿清晰的山脊线向南下降。一路短草,相当易行,又有很多大石,可供随时休息赏景。一块大石背后写着“科恒绵纺”几个大字,油漆脱落,令人想起香港纺织业兴盛的年代。隔海正对大屿群山,凤凰、大东皆在云雾中,后有南丫岛至万山群岛。一架接一架的飞机,接连不断地从东边飘过来,悄无声息地降落在机场北跑道。可怜海心的大、小磨洲,早已被铲平,成了两片弯月形的草地。这边黄金海岸边上亦有一三角形小岛,盖满了楼房,只一桥相连,象在老鼠的尾巴上打个蝴蝶结,叫龙珠岛。远处西九、中环至香港仔皆清晰可见。
最后过两座电塔,进入林中,下降至龙富路,西行二十米就是龙门路回旋路口。这个路口没有过街设施,必须再西行两百米至浩船街才可以,然后回走至热闹非常的蝴蝶湾公园,直至屯门码头。
从山景村出发,穿过杨小坑锦簇花园,于花园后的杨青路转入青山寺径,沿车路上至青山寺,然后转入山径。初段是工整水泥径,至半山发射塔,转为土木窄楼梯。在走三步停两步,汗湿一身后终于上到韩陵片石亭。先周围观光兼大休并趁无人时将湿衣连底裤统统换掉。脚下是荒凉而广袤的青山腹地,后方则可以从蛇口港的吊机一直望到梧桐山上的发射塔。屯、元、天的高楼群之间是大片平原地带,天水围右边的髻山象条绿绿的小毛虫。
山顶发射塔上次去过了,而且有人在上面工作,就直接从石亭边的小径绕过,来到山南的标高柱,然后沿清晰的山脊线向南下降。一路短草,相当易行,又有很多大石,可供随时休息赏景。一块大石背后写着“科恒绵纺”几个大字,油漆脱落,令人想起香港纺织业兴盛的年代。隔海正对大屿群山,凤凰、大东皆在云雾中,后有南丫岛至万山群岛。一架接一架的飞机,接连不断地从东边飘过来,悄无声息地降落在机场北跑道。可怜海心的大、小磨洲,早已被铲平,成了两片弯月形的草地。这边黄金海岸边上亦有一三角形小岛,盖满了楼房,只一桥相连,象在老鼠的尾巴上打个蝴蝶结,叫龙珠岛。远处西九、中环至香港仔皆清晰可见。
最后过两座电塔,进入林中,下降至龙富路,西行二十米就是龙门路回旋路口。这个路口没有过街设施,必须再西行两百米至浩船街才可以,然后回走至热闹非常的蝴蝶湾公园,直至屯门码头。
孖指径·下城门水塘
金山的猴子越来越大胆了,见到人背着包,就成群地围过来,令人根本不敢将食物拿出来。要等它们走开了,才能偷偷地吃几口。它们又会跳到垃圾筒上,俯身一捞,翻出香蕉皮来,然后大模大样坐着,吃得津津有味。这还是猴王的专利。好在转入卫奕信径就没什么猴子了。
过W067,左转进入孖指径。顾名思意,就是孖指山上的小径。而“孖”就是双,果然前方有两个小山峰。易行之至,很快就来到标高柱。虽然只有337米高,在大帽山南,也算是猴子称霸,视野辽阔,远及大屿山。可惜山下楼房过密,似乎连人说话都能听到。下山也不用半小时,就接入麦理浩径。路口是一个废战壕,地面即是战壕的屋顶,有三个铁窗。再下来就是城门水塘边的郊游地和公厕。于自动售货机买一罐冰冻汽水,美美地喝着,看学生活动。
于银禧水塘大坝前右转,进入沙田郊野径往下城门水塘。这是一条水管路,穿行于走私坳山腰,无上落,算易行,只有少部份路面狭窄。风景多被树木遮挡。在一条小瀑布旁可以很好地观察城门隧道,看车象流水线上的产品一样在山洞间穿梭。下城门水塘也时现芳姿,通过一条长长的峡谷连接城门水塘,别有一种阔达苍凉之感,这是其他水塘所没有的。慢行一个半小时,下到水塘大坝,即下城门道。坝上停了不少车,有人慢跑,也有人玩遥控飞机。坝下是一片草坡,还有一个小水塘。坝两边,野草同样绿油油,还在夕阳下闪着金光。听说人体只有健康,气血充足,毛发才会黑亮。自然大概也是同理吧。
沿大坝南侧的下城门道下行,半路左转小径下至香粉寮街,前面就是美田村。
过W067,左转进入孖指径。顾名思意,就是孖指山上的小径。而“孖”就是双,果然前方有两个小山峰。易行之至,很快就来到标高柱。虽然只有337米高,在大帽山南,也算是猴子称霸,视野辽阔,远及大屿山。可惜山下楼房过密,似乎连人说话都能听到。下山也不用半小时,就接入麦理浩径。路口是一个废战壕,地面即是战壕的屋顶,有三个铁窗。再下来就是城门水塘边的郊游地和公厕。于自动售货机买一罐冰冻汽水,美美地喝着,看学生活动。
于银禧水塘大坝前右转,进入沙田郊野径往下城门水塘。这是一条水管路,穿行于走私坳山腰,无上落,算易行,只有少部份路面狭窄。风景多被树木遮挡。在一条小瀑布旁可以很好地观察城门隧道,看车象流水线上的产品一样在山洞间穿梭。下城门水塘也时现芳姿,通过一条长长的峡谷连接城门水塘,别有一种阔达苍凉之感,这是其他水塘所没有的。慢行一个半小时,下到水塘大坝,即下城门道。坝上停了不少车,有人慢跑,也有人玩遥控飞机。坝下是一片草坡,还有一个小水塘。坝两边,野草同样绿油油,还在夕阳下闪着金光。听说人体只有健康,气血充足,毛发才会黑亮。自然大概也是同理吧。
沿大坝南侧的下城门道下行,半路左转小径下至香粉寮街,前面就是美田村。
螺地敦·土瓜坪
西湾村封路后,螺地敦就成了重要的绕行线路,路牌也有了,路也很好走。从西湾亭出发,靠左走,沿水泥楼梯上山,再在山腰接上泥路,也不用一小时就能到达螺地敦的标高柱。山顶能看到大湾,但西湾被下方的小山岗挡住了。向东穿行小径,这小径也是往西湾的支路,一直走上小山岗,西湾才如西子般揭开了面纱。白白的沙滩分开两段,村屋在右,直升机坪在左。中间隔着些褐色的碎石,海水从浅绿变幻到深蓝。大、尖洲象生日蜡烛插在海中央,后方是长咀,再后是大鹏半岛和三门岛,极有层次感。蚺蛇尖下,一条大路沿山脊直下大湾,貌似并不难行。可惜山上并无大石块,只能坐在地上。赏完景,走回头,找了一条西行小径,想通往鹿湖郊游径。谁知越走越密,钻进了一片小竹林,路坯都不见了。只好退回。
原路下到西湾亭,上鹿湖郊游径,过C5303牌后右转往赤径方向。这一段叫“鹿赤走廊”,是宽而深的黄土路,有些象冲沟,沉闷得很。只能见到一点点赤径海,还灰蒙蒙的,而头上的天空倒是蓝得透彻。大概这一带正在反气旋的边缘,内侧天高气爽,外侧一片雾霾。出来赤径,路过土瓜坪,时间尚早,就在码头静坐。在周围不太清的海水中,见到了很多小灰鱼和蓝脚的花蟹;又有白色的乌贼,象降落伞般一张一合地游泳。更有扁扁的象扇子一样的鳐,只有两个巴掌大,伏在水底,将泥沙弄到身上来掩护。这些都是在东南亚浮潜没有见过的。
原路下到西湾亭,上鹿湖郊游径,过C5303牌后右转往赤径方向。这一段叫“鹿赤走廊”,是宽而深的黄土路,有些象冲沟,沉闷得很。只能见到一点点赤径海,还灰蒙蒙的,而头上的天空倒是蓝得透彻。大概这一带正在反气旋的边缘,内侧天高气爽,外侧一片雾霾。出来赤径,路过土瓜坪,时间尚早,就在码头静坐。在周围不太清的海水中,见到了很多小灰鱼和蓝脚的花蟹;又有白色的乌贼,象降落伞般一张一合地游泳。更有扁扁的象扇子一样的鳐,只有两个巴掌大,伏在水底,将泥沙弄到身上来掩护。这些都是在东南亚浮潜没有见过的。
斜炮顶访犀牛石
赤柱军营大门紧闭。门后面的马路正中,站着一个身着迷彩服的人,戴着墨镜,两腿叉开,双手背在身后,一动不动象个机器人。门左边是上斜炮顶的楼梯,也有一个小门,不过是开着的。在又热又闷的林中上行半小时,就可登顶。山顶有一个发射站和标高柱,四围都是树,无风也无景。东边似有小径。钻进去,下行几步,有一些大石,石上景观十分开扬。正对面是鹤咀半岛,其尾端的狗髀洲与横澜、宋岗,再加螺洲、莆台,形成了一条岛链。这边山脚下方也有一斜长小岛,名罗洲,对着一多石小湾,湾心泊着两艘游船。
忽有一队人从山南上来。原来他们是去看犀牛石的,还说只要跟着一个“金”字走就能到达。反正左右无事,于是等他们过完,也就走入小径。果然有些石头和布条上写着“金”字,虽然林密,并不难行。沿途又多大石,景观也开扬。约半小时,下到半山,赫然见路左边一块大石横空而出,其身躯庞大,前端翘然上拱,与犀牛的独角何其相似!犀牛石下,有个小岩洞,防晒又通风,加上一线海景,直教人不想起身。山北的监狱占地很大,又有犯人出来操练,呼呼喊喊;山南军营一排别墅样的房子,倒是静悄悄。
忽有一队人从山南上来。原来他们是去看犀牛石的,还说只要跟着一个“金”字走就能到达。反正左右无事,于是等他们过完,也就走入小径。果然有些石头和布条上写着“金”字,虽然林密,并不难行。沿途又多大石,景观也开扬。约半小时,下到半山,赫然见路左边一块大石横空而出,其身躯庞大,前端翘然上拱,与犀牛的独角何其相似!犀牛石下,有个小岩洞,防晒又通风,加上一线海景,直教人不想起身。山北的监狱占地很大,又有犯人出来操练,呼呼喊喊;山南军营一排别墅样的房子,倒是静悄悄。
深坑沥
据说这几天空气是一级棒,“在大澳看见澳门”上了报纸。没错,沿着粉红色的海滨长廊,走过南涌、番鬼塘村,一路都能隐约见到澳门旅游塔和楼房阵,跨海大桥则看不到。再沿山腰水泥径前行一段,就到了万丈布路口。二澳村封路后,这边就成了凤凰径第七段的替代路线。一路上山,过一发射塔,山上有一观景平台,用栏杆围起。山下可俯瞰狮、象、虎山环抱的大澳,远及青山,连沙洲上有个白白的气象球都一清二楚。后方又见二澳V字形的田野将鸡翼角与群山分离。
然后进入较为沉闷的山中,一小时到水涝漕路口。水涝漕这一段V字形的路是先下山,过桥后再上山,很是累人,完全可以略过。之后并入凤凰径第五段,至灵会山下右转,直至分水坳。这边有路下羌山郊游径和引水道,而深坑沥还要前行。赏完索罟群岛后起行,山脊线似乎怎样走来都不觉累。从深坑沥山头的石阵下经过,分流半岛露出影来,桂山、牛头岛坐镇后方,岛上的房子都看得见了。然后经分流顶的山腰一直降一直降,接入了凤凰径。右转前行一段,下降至狗岭涌营地和海滩,只见垃圾不见人。最后又上到观景台远眺暮色中的澳门。
然后进入较为沉闷的山中,一小时到水涝漕路口。水涝漕这一段V字形的路是先下山,过桥后再上山,很是累人,完全可以略过。之后并入凤凰径第五段,至灵会山下右转,直至分水坳。这边有路下羌山郊游径和引水道,而深坑沥还要前行。赏完索罟群岛后起行,山脊线似乎怎样走来都不觉累。从深坑沥山头的石阵下经过,分流半岛露出影来,桂山、牛头岛坐镇后方,岛上的房子都看得见了。然后经分流顶的山腰一直降一直降,接入了凤凰径。右转前行一段,下降至狗岭涌营地和海滩,只见垃圾不见人。最后又上到观景台远眺暮色中的澳门。
狮子山
红梅谷自然教育径一大段与公路并行,噪声吵人,难怪没有人走,烧烤场也没人用,大家都是直上望夫石。经教育径接入卫奕信径再向东回走一小段路,才到达望夫石路口,路标是一个方方的平面望夫石。然后半小时就能上到石下。近看就是大石一块,不成人形,更没有望夫之意。石上的涂鸦倒是消淡了。小心绕到石后,可俯看沙田之一河两岸,直至马鞍山。石南有一亭,亭前一条“大道”,直达麦理浩径回归亭。
告别热闹的回归亭,沿麦径走几步就到了上狮子山路口。虽然路口立着“山路难行”的牌,其实好行得很,半小时就能上来。路边还有山友自建的晨练园。半路上见狮子头是一块巨大岩石,孤出峭立,稍有突起,象是戴了面具的人头。来至山顶。一块石上印着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图样。而狮子头已在身后。原来刚才经过的悬崖警告牌就是登头之处。头上已有一人,像猿人一样,光着上身在曝晒。后来又上去一队人马。看来必要登头,才算到了长城的好汉,才能深刻领会狮子山精神的吧。至于看景,都是一样。整个九龙半岛皆在脚下,是钢筋水泥的丛林;维港对岸,也是灰色的一条线,背后有青山连绵。继续东行,过几个小山包,在一块较平的山顶上,立着一个“狮子山495米”的牌子,东边还有一个巨大的“悬崖危险切勿前进”的龙门架。
沿北路下降至麦径,再东行约半小时至电塔下,这边就有楼梯一路下降至沙田坳道。道上有座法藏寺,下行不远就是慈云山道,有很多小巴了。
告别热闹的回归亭,沿麦径走几步就到了上狮子山路口。虽然路口立着“山路难行”的牌,其实好行得很,半小时就能上来。路边还有山友自建的晨练园。半路上见狮子头是一块巨大岩石,孤出峭立,稍有突起,象是戴了面具的人头。来至山顶。一块石上印着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图样。而狮子头已在身后。原来刚才经过的悬崖警告牌就是登头之处。头上已有一人,像猿人一样,光着上身在曝晒。后来又上去一队人马。看来必要登头,才算到了长城的好汉,才能深刻领会狮子山精神的吧。至于看景,都是一样。整个九龙半岛皆在脚下,是钢筋水泥的丛林;维港对岸,也是灰色的一条线,背后有青山连绵。继续东行,过几个小山包,在一块较平的山顶上,立着一个“狮子山495米”的牌子,东边还有一个巨大的“悬崖危险切勿前进”的龙门架。
沿北路下降至麦径,再东行约半小时至电塔下,这边就有楼梯一路下降至沙田坳道。道上有座法藏寺,下行不远就是慈云山道,有很多小巴了。
扶轮公园自然教育径·甲龙古道郊游径
因为不想等51号车,先坐小巴到了川龙。再沿荃锦公路前行几十米,就见到了扶轮公园自然教育径的龙门牌。从牌下进入林中登山,雨水汇集于路面,似冲沟一般。半山有个观景台,上到山顶,又有一个。风景不及响石坟场多矣。虽然停车场旁边的大草坪中心也有一座坟。在台下又见到了一个避孕套,被雨水浸得肥肥白白,旁边爬着一只褐色的蜗牛。好在是平日,又下雨,并无一人来霸占。捞景吃完从荃湾带来的凤爪排骨饭和糯米糍荔枝,穿过停车场,走下大帽山道,横过荃锦公路,来到荃锦坳。香港有好多坳或凹,如伯公坳、铅矿凹等,虽在两山之间,但并非低地,而是海拔很高的地方。
又顺便走一圈荃锦自然教育径。先南行于森林中。原来这边另有一条路可经白石桥往川龙。半路亦有一个观景台,然后上行,横过林道即麦径九段,走过对面的直升机坪,又进入林中,这边已能见到石岗军营的黄色楼房。下行不用半小时,先横过单车径,就到了甲龙路口,再前行一段,正式进入甲龙古道郊游径。古道的特点就是“瘦”,所谓“古道西风瘦马”,窄窄的青石小径,象羊肠在林中延伸,虽是开僻为郊游径,部份路段有加宽,仍不失古道遗风。如果是雨后还要加上湿和滑。特别是横过溪涧时,溪水浸过路面,还气势逼人地隆隆而下,真令人两脚发软,一不小心就可能被滑倒冲走。
下来引水道,见到一个穿深蓝短裤、灰绿短衫的男青年在跑步,一定是丘八。依法他们是不能随便走出军营的,即使是穿便装。不过既然军营七一也开放参观,又默许市民进来赏花,也只好不计教了。还正好可以体现“军民鱼水情”呢。
又顺便走一圈荃锦自然教育径。先南行于森林中。原来这边另有一条路可经白石桥往川龙。半路亦有一个观景台,然后上行,横过林道即麦径九段,走过对面的直升机坪,又进入林中,这边已能见到石岗军营的黄色楼房。下行不用半小时,先横过单车径,就到了甲龙路口,再前行一段,正式进入甲龙古道郊游径。古道的特点就是“瘦”,所谓“古道西风瘦马”,窄窄的青石小径,象羊肠在林中延伸,虽是开僻为郊游径,部份路段有加宽,仍不失古道遗风。如果是雨后还要加上湿和滑。特别是横过溪涧时,溪水浸过路面,还气势逼人地隆隆而下,真令人两脚发软,一不小心就可能被滑倒冲走。
下来引水道,见到一个穿深蓝短裤、灰绿短衫的男青年在跑步,一定是丘八。依法他们是不能随便走出军营的,即使是穿便装。不过既然军营七一也开放参观,又默许市民进来赏花,也只好不计教了。还正好可以体现“军民鱼水情”呢。
订阅:
评论 (At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