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本径非常之短,所以今天可以hea住来行。
想不到3M巴士这么多人,过贝澳后连走廊都站满了。自己没经验,坐在后排,背着包提着饭。到站伯公坳时只有我一人下车,结果挤挤挨挨向前挪了好一阵子才下得来。幸好司机没有不耐烦。下车即过对面山坡上的郊游地开餐。在大东山下,树荫草地间,吃饭喝茶,好过坐在餐厅里电视捞饭。尽管没有冷气,风吹着也很舒适,除了东涌道有些吵。期间只有两三个人经过,皆登山而去。差不多是逐粒米、逐粒米地吃完了饭,走回对面,沿东涌道南行。印象中郊游径入口就在附近的,路边也有地塘仔的牌子,但一直走都没见到。直到一个叫十八区坟的车站,发觉不对劲,已走了半个多小时了。不想再走回去,一来上坡费时费力,二来路边车多无趣,于是再坐巴士回到伯公坳。仔细看了地图,才发现原来入口不在东涌道上,而在与之平行的另一车路,路口横着拦杆而无任何提示。
终于见到郊游径的招牌,仿佛找到了组织。路口有一块大石,路边立着植物解说牌,类似自然教育径。一边看着牌,一边轻松行走于山林间,回头即见大东山的雄姿。至一高位,路边两凳夹一桌,排成一列,似专为观景而设。前方树枝亦被斩断。正对的风景是东涌湾一带,后方的屯门空气好时应该也能见到。听到溪响即接入法门古道,右转下行至石门甲,再行至逸东村。时间尚早,又在逸东南面的东涌炮台参观参观。准确来说应该叫城堡:城墙围住,象长城一样,墙上立着几门大炮,墙内几排平房,挂有小学和商会的招牌,看来早已民用了。门口有一间印度餐厅和儿童游乐场。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