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本径非常之短,所以今天可以hea住来行。
想不到3M巴士这么多人,过贝澳后连走廊都站满了。自己没经验,坐在后排,背着包提着饭。到站伯公坳时只有我一人下车,结果挤挤挨挨向前挪了好一阵子才下得来。幸好司机没有不耐烦。下车即过对面山坡上的郊游地开餐。在大东山下,树荫草地间,吃饭喝茶,好过坐在餐厅里电视捞饭。尽管没有冷气,风吹着也很舒适,除了东涌道有些吵。期间只有两三个人经过,皆登山而去。差不多是逐粒米、逐粒米地吃完了饭,走回对面,沿东涌道南行。印象中郊游径入口就在附近的,路边也有地塘仔的牌子,但一直走都没见到。直到一个叫十八区坟的车站,发觉不对劲,已走了半个多小时了。不想再走回去,一来上坡费时费力,二来路边车多无趣,于是再坐巴士回到伯公坳。仔细看了地图,才发现原来入口不在东涌道上,而在与之平行的另一车路,路口横着拦杆而无任何提示。
终于见到郊游径的招牌,仿佛找到了组织。路口有一块大石,路边立着植物解说牌,类似自然教育径。一边看着牌,一边轻松行走于山林间,回头即见大东山的雄姿。至一高位,路边两凳夹一桌,排成一列,似专为观景而设。前方树枝亦被斩断。正对的风景是东涌湾一带,后方的屯门空气好时应该也能见到。听到溪响即接入法门古道,右转下行至石门甲,再行至逸东村。时间尚早,又在逸东南面的东涌炮台参观参观。准确来说应该叫城堡:城墙围住,象长城一样,墙上立着几门大炮,墙内几排平房,挂有小学和商会的招牌,看来早已民用了。门口有一间印度餐厅和儿童游乐场。
大埔滘黄路
进入秋季,香港的烟霞天与北京比起来,只是五十步笑百步。行走于郊外,只能看近景,远处则是白茫一片。所以一些海景山脊线必须留待空气好时才走,不然实是浪费。于是选择了一些林径。
原来大埔滘是观鸟的地方。自己虽然没有兴趣,也分不清各种鸟鸣,只是普通地走于林间,听听脚踩枯枝落叶的格吱格吱声,也是好的。
从大埔火车站出来,接入山塘路上行,经过山塘新村和两处豪宅,来至一绿亭。亭前路边有修得很好的楼梯,但没有任何指路牌。沿车路前行,尽头是黄宜凹二号食水配水库,被铁丝网围住。掉头回到楼梯,一路上山,约半小时接入车路,即四色林径。其中红、蓝路为内环,短而低,黄、啡路是外环,行走于较高的山腰,黄线最长,有十公里。顺时针而行,此段为黄、啡、蓝并线,红路则在路下方。绕一个弯到了管理站,门前挂着衣服,有不少工作人员,颇热闹。对面是野外研习园,见到了成群的蝴蝶,盛开的睡莲,和观鸟人。出园前行不远是一条小溪,溪边是郊游地带,四色路并行于此。畔溪前行,黄啡路左转上山,且又并入一条自然教育径,可以下松仔园的。很快又离开教育径,前行半小时,黄啡路分开。沿黄路行走于外围山腰,透林见吐露港和山下的中文大学,可惜蒙胧得很,反而高速公路的噪声上攻,破坏宁静的氛围。直至转入大帽山下,方安静下来。并入啡路,一些树被锯倒,留下的树桩可作凳用。沿路有很多小径,左可接往铅矿凹,右可回管理站。过一溪涧后进入小径右转下山,路口还写着什么季节性不明显,请勿进入。路是修过的,有台阶,只是比较窄,路边还有港大的研究牌,写着请勿打扰。很快就下到溪边,从一块大石后绕过,进入了蓝路。经过若干郊游地点,回到管理站。再沿车路退下,十来分钟即至大埔公路的松仔园巴士站。
原来大埔滘是观鸟的地方。自己虽然没有兴趣,也分不清各种鸟鸣,只是普通地走于林间,听听脚踩枯枝落叶的格吱格吱声,也是好的。
从大埔火车站出来,接入山塘路上行,经过山塘新村和两处豪宅,来至一绿亭。亭前路边有修得很好的楼梯,但没有任何指路牌。沿车路前行,尽头是黄宜凹二号食水配水库,被铁丝网围住。掉头回到楼梯,一路上山,约半小时接入车路,即四色林径。其中红、蓝路为内环,短而低,黄、啡路是外环,行走于较高的山腰,黄线最长,有十公里。顺时针而行,此段为黄、啡、蓝并线,红路则在路下方。绕一个弯到了管理站,门前挂着衣服,有不少工作人员,颇热闹。对面是野外研习园,见到了成群的蝴蝶,盛开的睡莲,和观鸟人。出园前行不远是一条小溪,溪边是郊游地带,四色路并行于此。畔溪前行,黄啡路左转上山,且又并入一条自然教育径,可以下松仔园的。很快又离开教育径,前行半小时,黄啡路分开。沿黄路行走于外围山腰,透林见吐露港和山下的中文大学,可惜蒙胧得很,反而高速公路的噪声上攻,破坏宁静的氛围。直至转入大帽山下,方安静下来。并入啡路,一些树被锯倒,留下的树桩可作凳用。沿路有很多小径,左可接往铅矿凹,右可回管理站。过一溪涧后进入小径右转下山,路口还写着什么季节性不明显,请勿进入。路是修过的,有台阶,只是比较窄,路边还有港大的研究牌,写着请勿打扰。很快就下到溪边,从一块大石后绕过,进入了蓝路。经过若干郊游地点,回到管理站。再沿车路退下,十来分钟即至大埔公路的松仔园巴士站。
菠萝山·下白泥
良景村有几分园林景致:白围墙上一排绿孔,一绿瓦亭压水而立,四周绿树成荫。从村中穿过至中学后马路,见对面有石级上山,正好有人下来。询问得知原来此山叫菠萝山,翻山可接军车路。于是上山。虽是土石路,但应该修整过,接近郊游径的水平,十分好走。一路上攀,渐比楼房高一倍有多了,才到山顶。顶上有花园平台,还有单双杠。南望青山发射塔,塔下山路明显而陡峭,似蚺蛇尖一带。外海全朦在烟霞里。前行,右有支路,据说可翻山至天水围。直行则接入烂掉了的军车路。原来此路也算是一条山脊线,可望深圳湾一带,难怪游人络驿不绝。当然最醒目的还是大片的垃圾填埋场和两边草稀泥露的劣地地貌。路面破烂,露出下层白絮状物质,不知是不是石绵呢?经过一个两边立着警告牌,路面完全崩塌形成一个大坑的地段后,游人突然稀少了,可能大都回头了吧。
垃圾场的乌鸦乱飞,下白泥的三五幅渔塘已现眼前,再下行就接入稔湾路,右转走了十几分钟,也不见村的影子。只好问人。刚好可以在此地左转入村,一个叫慈航学院的路口。惹得一些犬吠后,来至村公所,小巴站亦在此。又在村内逛逛。有一座碉楼,原来是革命密地。再走向海边,有一座佛院。海堤多石,不好走。踏石摇摇北行约一百米至泥滩,大批游客在此。沙脏海黄,几丛红树林象秃子的头发,真不知有什么看头。也可能今天没有落日加色吧。据说深圳湾的水质是劣四类,真是踩过都要及时洗脚才好。渔民还在水里养蚝,也不知他们自己吃不吃。泥滩旁即可坐车。很多人熟门熟路地往总站方向赶。原来小巴虽然已换成28座的大车,但游客多时还是会满座。过了中白泥还见不少人招手,但已上车无门了。
垃圾场的乌鸦乱飞,下白泥的三五幅渔塘已现眼前,再下行就接入稔湾路,右转走了十几分钟,也不见村的影子。只好问人。刚好可以在此地左转入村,一个叫慈航学院的路口。惹得一些犬吠后,来至村公所,小巴站亦在此。又在村内逛逛。有一座碉楼,原来是革命密地。再走向海边,有一座佛院。海堤多石,不好走。踏石摇摇北行约一百米至泥滩,大批游客在此。沙脏海黄,几丛红树林象秃子的头发,真不知有什么看头。也可能今天没有落日加色吧。据说深圳湾的水质是劣四类,真是踩过都要及时洗脚才好。渔民还在水里养蚝,也不知他们自己吃不吃。泥滩旁即可坐车。很多人熟门熟路地往总站方向赶。原来小巴虽然已换成28座的大车,但游客多时还是会满座。过了中白泥还见不少人招手,但已上车无门了。
Wat Bua Kwan
Bua Kwan寺一定很有名,在nonthaburi这边到处都可见到它的指路牌。庙会的广告又连外府都能看到。去到一看,果然人气爆棚兼大塞车。寺庙出动多架双条车去巷口接客。另外也有一趟公共双条车经过,就在ngamwongwarn23巷。
越近寺就越塞车,半天一动不动,只好下来步行,很快就到。23巷应该是后门,已有不少小贩,大喇叭传来和尚解说。人越来越多,直到大殿。大殿二楼有一圈铁钟,人们边转边敲,钟声不绝于耳。大殿前方是正门和广场,设有小型机动游戏和密密麻麻的小贩,油烟直冲上天,人声鼎沸。人流即是钱流,连保险公司也来摆档。满树满枝的彩色灯管,还晓得旋转,简直是不夜天。唱戏的都有三台。热闹至此,希望佛祖不会嫌烦吧?
越近寺就越塞车,半天一动不动,只好下来步行,很快就到。23巷应该是后门,已有不少小贩,大喇叭传来和尚解说。人越来越多,直到大殿。大殿二楼有一圈铁钟,人们边转边敲,钟声不绝于耳。大殿前方是正门和广场,设有小型机动游戏和密密麻麻的小贩,油烟直冲上天,人声鼎沸。人流即是钱流,连保险公司也来摆档。满树满枝的彩色灯管,还晓得旋转,简直是不夜天。唱戏的都有三台。热闹至此,希望佛祖不会嫌烦吧?
订阅:
评论 (At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