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thamonthon

除了1至7线,原来还真有个地方叫Putthamonthon,意思是佛园。说是公园却有大片的森林,说是野外又有些人工化。外方内圆,占地巨大。位于4线上,隔着新线北望玛希多大学。
过护园河,是大片草地,种有向日葵和一些别的花。圆圆的一圈路,中心是一尊黑色的立佛像。后方是一排亭子。亭后进入森林地带。树木高大,人工草地上立有花园灯。也有殿阁,和尚来讼经。人工湖分成好几片,用网隔开喂鱼区。浅浅的水里挤满了鱼。平时就少游人,更不见人来喂鱼。一条鲶鱼还是活的,被其它鱼和乌龟咬掉了尾巴,露出白色的肉,好不吓人。

Bangpra

1071继续北上,先经过Huaiphlu,也在河边,有个什么鱼避护所。再向上就是Bangpra寺,大巴过桥又掉回头。水上有浮船餐厅,也可以喂鱼。市场主要在寺内的广场上,卖肉菜熟食的居多,竟然没有柚子。烧烤煎炸,烟气弥漫。也有卖钟表手电筒,廉价衣服的。
寺院里有很多动物雕塑,如恐龙、大象和长着翅膀的老虎。又有弥乐佛、观音,金色的,加上一座大金塔,阳光下到处金光闪闪。
之前在路上见到Rai Khing寺的广告牌,路口也安了些彩色灯管,这几天在搞什么活动。傍晚从Bangpra回曼谷,想顺路去趁下圩。于Nakhonchaisi坐上往Salaya的蓝色小巴。车一过河即下车,怎么有点荒凉?84号车不见踪影,平时很多的双条车一部也没有。叫了个摩托车,去Rai Khing要80铢,还说很远。原来是走错了路。只好不去了。北碧、Suphanburi、Ratchaburi、佛统等地的车,从西进入曼谷,有两条线:新线与旧线。两线于Nakhonchaisi路口的Lotus东边开始分线,新线路过Salaya直达新南站。旧线则经过Omyai、Omnoi至Bangkhae一带。84号车走的正是旧线。新旧线之间有Putthamonthon1-7线连接。刚才走的是新线,下车的地方正是Putthamonthon6线路口,Rai Khing也在6线上。但6线沿着Thachin河绕了一个大弯,确实有点远了。

Yaowalat

曼谷的中国城有两条主干道,分别是两个方向的单行线。东往西的一条路,叫作“妖挖腊”,同时也成为中国城的代名词。虽是单行线,依然无时不塞车。实在是车多人乱。一到天黑,各式招牌点亮,什么燕窝、鱼翅、海鲜等等,辉煌如香港的弥敦路。提起妖挖腊,人们首先会想起是吃海鲜的地方,同时又是另一事物的品牌——黄金。据说华人来到泰国,带了很多黄金。金店与当铺多是华人的本钱。即便是乡下地方的小金铺,也常常会打出红底黄字的招牌,大书“妖挖腊金”。

Klangkhuwiang

原来佛统是有旅行团的,一车一车满口中文的人,避之则吉。而且那个大塔从各个方向看都一样的,看一眼都够了吧。小河边有介绍牌,大大的圆桶形,顶象个大饼,可以捏住边缘转动。原来水上市场的河叫Thachin,Lamphaya和Donwai分别位于上、下游,中游还有两个,属于Nakhonchaisi的。介绍牌边上就有一路橙色大巴,1701线,开往Dontum,中途会经过这两个市场。
1701先过Nakhonchaisi,再过铁路,前面不远就是Klangkhuwiang路口,再自己走进去。也可以在Nakhonchaisi搭摩托车,20铢,包送到寺里面。穿过寺院到达河边。可能因为大节过后,很多档没有开,人也零零丁丁。要了一个碎肉煎蛋饭坐下来,一边吃一边喂鱼。前面平台,几个小孩在抓鱼玩。一人喂食吸引鱼群,三人蹲下用手捞,外加一条狗负责放风。原来抓鱼也有技巧的,两个小孩一无所获,只有那个最小的,几次将鱼抓离水面。他两手抓住鱼鳃上提,但有些提不动。鱼尾还在水里拼命拍打,溅得大家一身水。

Banglen

Banglen 是佛统的另一个县,Lamphaya水上市场和Bangphasi寺都在它辖内。曼谷到Banglen的Van,也是唯一路过Lamphaya水上市场的Van,起点位于Central Pin Klao与Lotus超市之间的广场,车资60铢,半小时一班。
Banglen同样在河边,即Lamphaya和Bangphasi寺的上游。河的风味是一样,水青,水草丰盛,水浮莲默默漂向下游。河边有个露天中式小庙,供有佛陀、土地公公、印度女神,还有大总统。除了烧香,也有印着“民国二年”的纸金币。
车站也在河边,古古旧旧的。坐上188线去往Pathumthani。一个小时到达。于Lotus超市食完饭,走进对面的市政府。广场上正在举行新年藤球赛,运动员穿着队服,水平比业余的果然不同。天全黑了,就在市政府门前坐1138到Rangsit。Rangsit正是Pathumthani的一个镇。再转公交车回到曼谷市区,结束了一天的划圈工作。

Songkran Festival

原来泼水节是这样的,叫抽水节也可以了。男生最喜欢往女生脸上抹泥巴水,连坐在路边等车的都不放过,笑嘻嘻将手放到女生的脸上。女生尴尬地直着脖子后仰,还是让不开,也只好给他摸。泼水是祝福,还是玩闹的成份多些?一个二个胸前挂个透明的塑料包,手捧花花绿绿的水枪,往Silom路上赶,象鬼子进村。打水仗应该是小孩子的乐趣吧,怎么成年人也如此热衷?有的水枪压力大,打在身上会疼,打在脸上更不好受。所以最好穿上雨衣戴上头盔才来参加。不过这样打扮的人象怪物,更加成为众矢之的。所以我想以后应该不会再专门选泼水节来泰国玩。热闹是热闹,但挤得动弹不得。Khaosan路更是挤不进去。在外围挨挨一阵,放弃了。
到处有一些路边泼水档,放着强劲的音乐,大人小孩,又跳舞,又泼水。还很喜欢泼公交车。初上车,没有经验,看到地板湿湿的。坐在司机一侧,以为安全,结果被当头淋了一瓢水。是一种皮卡车,载着一大桶水和一车的人,一路地泼。此后三天,不管多热,上车第一件事就是赶紧将车窗放下来,要不就坐全封闭的空调车。
Khaosan路进不去,就在附近逛逛。大皇宫对面有个公园,叫Saranrom。里面松鼠很多,简直快成灾了。而且不怕人,因为有人喂饲它们。将饼干、香蕉放在树干的篮子里——篮子原本用来装兰花的,它们就会慢慢爬下来偷食,不再见人就往上梢跳了。
晚上回去有些麻烦。Khaosan路外围的Ratchadamnoen路塞得一塌糊涂,短短两百米车行一个钟。车内爆满,挨上别人的湿衣服很是不舒服。44号车最威就在这几天了,平时早早就不见了它们的踪影,只在Central Ladphrao或Chatuchak放短线。连8号车也越线来抢食。司机与公交包,两个细细粒的后生仔,穿上绿底、满是白花的新衣服,精得象鬼似的。车窗关死,不开前门,只在后门上客,不断与同行通消息,说:“看啦,8号车啊,还写着The Mall Bangkapi咧。”

Wanghin

算来算去,各种交通工具,只剩下tuktuk车没坐过了。一来嫌贵,二来不会讲价。最近迷上了一种四轮tuktuk车,是小货车改装而成,矮矮的,象个火柴盒,四条凳围住四周,每条凳可坐两到三人。试过一次挤了十个人,外加一个小孩,司机轰得发动机tuktuk响,还是不够力。平时则开得飞快,穿插超车,好刺激。车顶着txai的灯,但有固定线路,多行走于小巷。有一条长线,从Bangpakaeo经纪念桥到皇家田的,跟82号车线路差不多。它是走有钢架的旧桥,可以在引桥位停车。下车走下楼梯,就是夜市和8号车总站。可以坐上8号车,觉得好幸福哦。不用久等,好晚还有。线路不长不短,中途过“勺挖璃”。 “勺挖璃”的中转作用太大了,常常是满车过来,下一大半客,然后再上满。8号车可能是全曼谷生意最好的公交车了。不过也是赚的辛苦钱。不象44、122、182等线的车,一到晚上就放短线,专抢Ladphrao的客。
Ladphrao的一些巷子里也有这种四轮tuktuk车,坐上了才发现,原来巷子里面还别有精彩。穿过Chokchai4夜市,见年轻的男女排队,正是等这车。车tuktuk地北上,过保罗医院,路边不少酒吧餐厅挂着装饰灯,也还热闹。最后左转至一路口,有间lotus超市。这路叫Ladphrao Wanghin路,再上一些就是Wanghin十字路口。路口的四个方向都有四轮tuktuk经过。西边从Bangkhen市场过来的车,一路继续东行,至Sana的各条巷子;另一路左转向北,至Ram Inthra的Ladplakhao,都是较大的生活区。南下的车则可达Ladphrao路的Phawana,途中经过一个Plaza Lagoon,象是酒吧广场的模样,人也不少。

Nakhonchaisi

佛统多柚子没错,而正宗的柚子之乡,看来是其下面的Nakhonchaisi县。县中心有个市场叫Tana,在河边,弄成个景点模样,咖啡都精致了。有卖纪念品的,屋檐上站着两个招手的咸蛋超人,下面站着真人高的毛主席像,也在招手,另一只手带着红袖章,底座上书“毛主席万岁”。卖柚子的店,屋顶立着个脚盆大的青柚子,下面柚子堆成几排。不过最好还是不要在这里买,价钱贵一倍不说,态度还很牛叉。买一个柚子,借他的刀来划开柚皮都不肯。

Thonburi

曼谷河西就是吞武里,还有一个火车站,不过一直没找到。这次在Salaya闲坐的时候,刚好来了一趟车,是从北碧的Namtok开往吞武里的,因为知道尾段是不会查票的,就临时决定,给它跳上了车。分线点在Talingchan站。南线折向东北,过河后于Bangsue站与北线汇合。吞武里线继续向东,傍着一条马路,跨过Talingchan水上市场,过一平交道口,就进入最后五百米的进站之路。象是夹在民居和市场之间,周围漆黑一片,擦着棚架而过。最后到站了,一老外还懵懂不知。车站还算大,挺热闹的。红色双条车开进来,载得满满的,正是经过水上市场的那条线。也可以沿路走回道口,就有多路公交车了。

Singburi

在Lanta走入海之心,在这边则是河之心。这条河,就是流经曼谷的“叫趴鸭”河,中间还串起大城与Angtong。河上有两桥,河堤长廊连接,方便市民来散步或慢跑,不过瓷砖有些松动,又立着两条银色的大鱼。河心裸露,满是河沙和一丛丛的灌木枯草。竟然没人来挖沙去卖。可能因为泰人爱木制房屋,水泥和沙用得少吧。顺楼梯走下去,踏沙而行。一个简易帐篷搭在沙上,无人。一位先生扛着三角架加大相机下来准备拍日落。几只狗乱跑,远远地瞪着人。河水清浅,无声无息向南流去。

Bangphasi

在lamphaya水上市场吃到了令人难忘的柚子。柚子的品种大致有二:金柚与蜜柚。蜜柚稍贵而更合自己的口味。上次吃的是白蜜柚,肉白而硬,咬起来嘎吱嘎吱脆,柚汁象跳跳糖一样在口内飞溅,清香无比。这次吃过番寻味,谁知同样品种,味道也不差,只是肉没有那么结实,感觉就是不同。看来是可遇不可求了。南向的游船坐过一次,这次选择北游。
泰国的孩子早当家。之前深夜坐小巴就见过儿童售票员。穿着大人的制服,拖得长长的,手持圆柱形的公交包。这包倒是比正常的短一半。站着打瞌睡,头一栽一栽的。这回游船,拉船绳的是个小肥仔,两个小女孩负责解说。都穿着印有lamphaya水上市场字样的T恤,经验老道。船一边行,女孩一边说。好象有说河边的绿色植物是空心菜。二十分钟就到达Bangphasi寺码头,停半小时,大家可以上岸自由活动。寺院养了几只弥猴和一只金丝猴,还有鳄鱼什么的,都关在笼子里。一群牛穿过草坪,后面跟着一位黑黑的放牛郎。

Ramkamhaeng

Ramkamhaeng大学就如同其门前的Ramkamhaeng路一样,车多人杂。不知是不是教室不够用,很多学生在外面看书。草地上、水池边、长亭下,到处是埋头苦读的身影。只是外面这样热,旁边汽车又川流不息,怎么读得进去呢?杂人也多,象是地盘工。食堂挤满满,吵。从后门出,是Ramkamhaeng24巷。有一路537公交车经过,也有两路双条车,其中一路起点就是斜对面的Assumption大学,简称ABAC。
ABAC就清净得多,还很国际化。有中国餐馆,有圣母像,还有掷饼者雕塑,当然少不了泰式硫璃亭。亭边是一水池,池心有喷泉。对面一个铁笼,里面养着两只鹦鹉。一只红色的不动,另一只白色的最活泼。原来鹦鹉的钩嘴象是第三只爪子,钩着铁丝网借力上下。逗它一下又会叫,声音响亮,似在叫“吉仔吉仔”的。

Bangyai

曼谷似乎进入了轨道交通大跃进,到处在修延长线。据说五年后东可至Samutprakan,西至Bangkhea,北达Nonthaburi的Bangyai。可见Bangyai也算是一个旺地了。Big-C就有两间,隔路对峙,其中一间是家乐福收购而来。路是曼谷西环线,南下 Rama2,北上Pathumthani,车水马龙。谁知还有一个旧Bangyai,又叫Bangmueng的,是无意间逛到的。
Bangyai立交南一公里,有间Klongkha寺,在一条小河边。小河也叫Bangyai。在寺内逛了一下,没特别,有个黑色的老人打坐像立在屋顶。又见到一幅船游十寺的广告,原来这一带水道纵横。北跨Bangyai河,穿过几间民房,沿路东行至一小区围墙外。墙内是幢幢别墅,墙外是大片农田,种木瓜或长草,椰树拔地而起。地里有大红蚂蚁,不小心踩入它们的地盘就会被咬。有田间小庙,只是一个小亭子,里面摆满佛像、观音,甚至玩具、水瓶等杂物。几只罩在笼子里的公鸡打鸣不已。再过一条支河,有寺名In。立着一位扛伞和尚的金像。卖彩票的一家四口,推着单车来到河边喂鱼。对岸是一排的高脚木屋。出来前行五十米又是一寺,名Ratprakhongtham,也在河边。一辆从Pakkret过来的32号免费公交车停在寺内。边上又有另一寺,叫Saothonghin,立着一尊三米高的观音像。沿寺墙转角向前过一桥,就是Bangyai旧镇了。另一条河与Bangyai河垂直,河边修了栈道,也有一间寺院和小小的政府储蓄银行。之前从新Bangyai到Klongkha寺的橙色双条车终点就是在此。横过这条河,见桥下食肆热闹。有一部1002号巴士停在这边,开往Nonthaburi,N30码头对面。

Chulalongkorn University

尽管玛希多大学不甘心久做老二,还贴出排名表来证明,提起泰国的大学,人们首先想到的还朱拉隆功。建筑都那么大气,屋顶用黄色的琉璃瓦,象寺庙一样。树木高大,林荫片片,连国旗杆都竖得那么高。咖啡馆也变成了高级的true coffee。可能太近商业区,沾染了一些商业气,食堂的厕所也收起钱来。与北京大学合办了一个孔子学院,其介绍牌上有一幅“任重道远”的题字。那三脚猫的书法,一笔一划如火柴拼凑而成,但因为是他们的诗琳通公主题的,所以也只好装裱了出来,挂在课室里。
校车是粉红色的小巴,部份有空调。因为学校被Phayathai路分成东西两半,校巴就得横过马路。4号线校巴最为奇怪,环东校区一周,大部分行走于校外道路,饱受塞车之苦,可能是专送师生去Siam搭BTS或逛街吧。

Huachiew University

华侨崇圣大学,所崇之圣,自然是他们的国王吧。华人爱金,校门内就有一个金色的大球。校门是牌坊式的,校内有个中式红亭,拜着大峯祖师。又有一个中式园林,小桥流水,名逍遥园。附近的小学生也跑来摘摘枝、捉捉鱼,钻下桥洞什么的。印象深刻是它的餐厅,二层楼,正对体育场,通透开扬。一水的塑料凳子,有绿、蓝、橙、粉红色,椅背印着圆形的“善”字,可爱又清新。体育场边上是文学院,对面又有一个草药园,立着些牌子介绍,草药则长得不大好。

Kasetsart University

农业大学的简称已经成为了地名——Kaset,即Phaholyothin与Ngamwongwan十字路口,算是市区的边缘,下来就有热闹的Bangkhen市场和Major电影院。
从Ngamwongwan路上的一号门进入,左手边是一栋商业楼,汇集了五、六家银行和小食咖啡店等。门前是4号校车的总站。校车是平板车或中巴,也有四条线。4号是小环线,中途有时还会进加油站。加油站旁边是稻米部,不知是研究所还是国家的部门。除了加油站,校内还有7-11便利店,东南角甚至有个水上市场,叫什么Klangbangkulad,有109年历史呢。但只见一排水边茅棚,几只小木船,没有人来开档做生意。也许也是周未才开吧。拖拉机、收割机等农机展示于广场上,旁边有苗圃和温室。隔路是政治科学系,楼底摆着多张废弃物制成的桌子凳子。凳子是电缆一条条拼起来,折成三折,又长又宽,学生在上面躺着看书。下面东倒西歪躺着几只狗。

Koh Muk

这边的四岛游可贵,要1100铢。代理还向游客抱怨,说你刚好来迟了,国家公园明天涨价,以前是一船给多少钱,现在是一个一个数人头,每人多少钱,而且其中两个岛是甲米的,两个岛是Trang的,所以要交两次费云云。但后来并没有数人头。
船从岛东南的老镇出发,这边是泥巴海,还带黑色。双条车接错了人,快到了又折回去,开得飞快,吓得“法朗”抗议起来。一条路走三遍,只见岛中一带多树,山上一条缝隙都没有。外岛海水翠绿,只记得一个岛叫Koh Muk。比较特别的是有个翡翠洞,是被群山包围的一个泄湖,入口半位于水下。只能在低潮期游水而入。中间要经过一小段伸手不见五指的全黑地带,所以必须一个拉着一个跟在导游的身后。导游会带手电筒照明。另外也有游船从Trang开过来。见到了一整船的穆斯林。尽管包着黑头巾,也阻挡不住对自然的热爱,也就带着头巾下水浮潜。又准备了大块的方面包,一块块扔进海里,以为是在喂公园里的大嘴鱼呢。
四岛游没得讲价,回曼谷就可以。开价820,还到700,最后750成交。中午十二点出发,坐Van过渡到小岛,横穿小岛再过渡至大陆,约两个半小时回到甲米河边。等到四点,又来一Van,上车后再在郊区上客,将Van撑满,过道的行李堆得高过人后,向苏拉他尼前进。44号公路连接东西海岸,双向公路中间隔开,互相不见。六点半到达市郊又一代理处,已有一堆人在此等大巴了。70铢的炒饭吃完,大巴也来了。开始装车,七点半出发,深夜再休息一站,凌晨四点半到达了皇家田对面。已经有不少市民在等公交车了。

Lanta

下船踏上兰搭岛,整个世界清净晒,虽然也有穆斯林,虽然也要上岛费(10铢)。商家的脸部肌肉变得放松了,会笑了,说话也耐心了许多。商品和住宿的价钱也正常了,连7-11也与曼谷同价。当然在游客中心区还是要小心。自己就大意了,见到都是本地人开着摩托车来,没有事先问价,就在一家穆斯林餐厅吃到了一顿170铢的盖浇饭。想想在披披岛,花大价钱去对人家的冷脸,还满犯贱的。不过没办法,谁叫你觊觎人家的美景呢?这边海的颜色就较为平淡,胜在气氛悠闲,所以多见拖家带口者。
游客区就在码头附近,对面一水相隔小兰搭岛,密林覆盖。说是小岛,其实大得很。大岛更大,南北长达三十多公里。一位白人女子,骑着单车,衣裙飘飘,简直就是奥黛丽·赫本从电影里走出来。近看才发现“赫本”身上好多斑,大概是晒的。问她车从何来。她热情地带领我去到她住的酒店。于是我也得到了一部单车,50铢半天。后来又在镇上撞见她,她依然热情,说可以带我去到海滩。我因为看到对面小兰搭岛更为幽静,想先去那边看看,就谢绝了她。
过小兰搭岛的码头在西边,由一条支路过去。踩车也就几分钟到了。是车渡,10铢每人。又有很多摩托车,人只能见逢插针。一路暴晒,前臂红而灼痛。明白为什么摩托骑士们要穿长袖外套了。上小兰搭岛接上车路,路边有个露营地,穿过营地见一内湾,对面才是森林与沙滩。内湾狭长,竟然绕不过去,又不敢涉水,只好掉回头了。返回大岛,于东北岬角游荡一番,这边有个小山包,眺望海面如镜。沙滩南延,可以到达另一个游客区Klong Dao海滩,也就是“赫本”要带我去的地方。这边沙滩比较硬,在上面骑行了一阵,留下许多车辙。回到码头区还了车,正值黄昏退潮,露出足球场大的海底。对面小兰搭岛,更是有条直线,象剑一般,直入海心。晚霞于头顶变幻着形状,金灿灿的倒影,被一道道海沙和水潭切割成不同的几何图形。连狗也上来玩埋一份,追逐落日。

Koh Banboo

原来这边的海上一日游是由两个半日游拼起来的。即早上出海,中午返回码头,换一批游客再出海。一日游700铢,半日游400铢。上半日只游小披披岛。昨天在观景点上也看到了,位于本岛西南面,似乎并不远,但船行也要近一个小时。先至岛南,有一个大大的圆形泻湖。船驶进去,转一圈再出来。大家在船上观光。满眼绿色的海水,在阳光下荧荧闪光。出来不远停下,大家游水上岸,再爬梯至另一边,穿过一片沙地灌木,就来到著名的Maya湾。这边已是停了满满的快艇了,大部份是中国的旅行团。尽管水清沙细,热闹至此,只好随便看一看、照几张相就返回了。这个团有个好处,就是随时有导游用防水袋帮客人保管相机。
下午再出发是环本岛游。船上开饭,半日游的没份。浮潜开始,停了三、四个点,鱼都差不多,珊瑚色彩不丰。印象深刻的是岛北的竹岛。船停在远处,大家游水或Kayaking登岛。那边的水真是清澈无伦,不用浮潜也能看到无数的小鱼。更妙的是沙滩呈环形。整个岛就好象一颗巨大的珍珠。傍晚时分,船行至long beach对开海面,泊住,让大家观赏披披日落。可惜当天万里无云。没有了多姿多彩的晚霞作伴,夕阳就象一个秃头,孤零零地沉入海中。

Phi Phi

披披岛夜夜笙歌,简直是小型的满月派对。强劲的disco,惊人的火舞表演,扭动的身躯,小桶的混合饮料,一直闹到深夜。那塑料的小桶,在我住的小旅店,是用来装水冲厕所的。虽是小旅店,也要750铢每晚,至少住两晚,这可能已经是镇上的最低价,因为我背着包转了一圈有多了;比起前一天甲米400铢的花园房,实在是不可同日而语。
到达甲米机场是下午五点多。因为上次来过,自作聪明地走到外面等双条车,半小时也不见一辆。想起普吉岛的双条车也是下午就收,这里可能也没有了。又走回机场想搭巴士。但前一班机的乘客都走光了,下一班机七点才到,巴士肯定不会空跑的。一问,果然要到七点半才发车。只好又走出来,刚好一部搭客摩托车经过,要价一百铢,载至甲米镇上。等于是花了同样的价钱,而多花一个小时兼当了吸尘器。甲米住宿选择多,找了一间无空调有大阳台的,阳台正对一片山林。又贪方便一并买了船票,250铢单程。后来才发现被贵了50铢。
早晨闹钟没有响,敲门声响起来了。却是店家搞错了船班,提前一个小时来叫我了。睡眼星松地跟他罗索了一阵,还是坚持自己的时间。准时出发,船上人很多,还有不少穆斯林打扮的客人。原来披披岛上有不少穆斯林。上岛收20铢,据称是什么卫生费,本外国人同价,本地居民如穆斯林免收。镇中心夹在双月海滩之间,道路狭窄交错,商店林立,我竟然两次找不回自己住的旅店。店家还是卖些到处一样的旅游品:夹脚拖鞋呀、草帽呀、花衣服之类。特别的是岛上有多家比萨饼零售店,80铢一扇,约两个巴掌大小。口味有七、八种。虽然也不便宜,但比坐在比萨店里吃还是省多了,而且可以带到海边,就着海景下肚。厚而韧的面饼加上拔丝芝士,真是另人回味的美味呢。
双月南滩用作码头,尽管水里还有鱼,也算是废了。游客都在北滩晒太阳,沙黄水绿的。晚上的火舞派对也在这边。镇东有小路上山,这边有个观景点。费力地爬上来,竟然要收费,100铢。周围转下,幸而不收费的地方也看得到,只是要从民居门前穿过,被人虎视眈眈的。虽然阳光明媚,谁知烟霞弥漫,又值退潮时间,山下的双月滩竟然并不美丽,反而显得脏脏的,跟南园岛更是没法比。看落日都免了。下山经另一边回来,位于岛东南,叫long beach的,走了一个大圈子。这边见到了一个篮球场大小的坑,覆着大块塑料布,底部有些水。想是居民用来接雨水的吧。

KMITL

在校内见到一幅宣传画:一个车站,白色的站牌两边,两列火车蓄势待发。这个站正是上次坐火车去chachengsao的Phra Chom Klao站。大学就这样被铁路和另一条垂直的公路划成一个“田”字形。“田”字左下角为工程系,环境也不错,只是老有飞机从头上飞过,噪声大。学生食堂有好几间,有一间有冷气,人也最多。这边有个好习惯:吃完了要自己将餐盘刀叉放回指定处,而不是放在桌子上。南边“边境”是一条小河,用网围开,对岸民居零星。这边又有一间食堂,较旧而人少。麻雀和鹧鸪会飞上餐桌,一跳一跳地啄食。
东行穿过公路,进入了农业系。这边在搞建设,没什么人。一个小小的园圃,种些玉米和菜。向前经过一个荷塘,塘上是关着门的餐厅。再前是小树林,仿佛进入农村。北行有一个小门,出来又是一个火车站,叫Hua Takhe,距Phra Chom Klao站不到一公里。火车两个站都会停。经天桥跨过轨道,又是一道小门,进去则是科学系和工业教育系。仍然有食堂、小卖部、咖啡站,只是建筑物显得比较暗和旧。西行出来再过马路,校大门正在这边。里边有办公楼、宿舍和体育场。后花园的亭下,穿着制服的学生捧着书本,嘴唇微动,念念有词。体育场有几支球队踢足球,外圈有人跑步,看台则正好给人休息。台下还有人教运动操,音乐动感。

Mahidol University

原来Salaya这边有个大学,叫玛希多。就在火车站对面,四四方方,外围有一条小河。因为周边无民居,河水倒还清绿,不象市区的一些小河涌,乌黑发臭。
过桥进入校园,即有免费的校园车可坐。类似高尔夫球车,但比较大,而且是烧油的。车辆发出前,司机会摇动右上方的铜铃铛,是名副其实的丁丁车。校园环境清幽,多林荫绿地。西南角有一方形小湖,几座寺庙风格的亭楼压湖而建,曲廊连接水岸。湖的南边是艺术学院,白色方盒形的新楼才建好,还未开放。旧楼也是白色,另有一湖,湖心立着一个类似大凳子的东西,四条水泥柱高耸,也是白色方形。东邻为音乐学院,建筑色彩就丰富多了,也多柱,柱上还刻着五线谱、小提琴等装饰。楼上有学生在练琴,时断时复。再东是在建的运动场馆,已经到了学校的边界,折而向北至中心地带。教学楼都只有三、四层,底层架空,设了很多桌凳,供学生使用。有的附带食堂,坐位充足,卖各种泰式饮食。忽然见到一张亚洲大学排名表,泰国大学第一位的竟然正是这个玛希多大学,著名的朱拉隆功大学紧随其后。虽然名气不及朱大,但不甘长期居人之下,所以专门帖出来以激励学生吧。

Angtong

从大城北上Angtong有一路双条车。不过天气炎热,大家都爱坐Van。Van只有一条线,从曼谷北站过来,本来就有人,上上下很容易满员。于是第一次见识了Van的超载,还超了四、五个。自己是在车头跟一个和尚并坐,后面具体是怎么样挤的没看到。按理站在Van内是会顶头的。车过了Pakmo就松动了,再过桥到终点是一个圆形的路口。
路口也是市场,不怎么热闹,建筑矮小。穿过市场来到河边,应该就是大城的上游。河堤新加高了一米,现时水位很低,河边多乱石。沿河前行至一寺院叫Sanamchai,旁边还有一学校。家长骑着摩托车来接小孩,因为这边已经有些荒凉。寺院的树干上开着大朵的红花,象木棉。树枝间伏着一条红色的变色龙,见人即飞快地逃上了树。院内竟然养着一头大公猪,尾部的雄性特征实在大得吓人。围着主人嗯啊嗯啊地叫,口水拖得一尺长。吃饱了东西有专人给淋澡,然后走至沙堆刨个坑,躺下来纳凉。有的树边也有土坑,应该也是它刨出来的吧。

石壁郊游径

屿南道原来是限制车道。山势起伏,草木葱茏,傍海而行,已经很美。路上不时有牛群横过,巴士会减速让行。路边又有画着牛的提示牌,人和动物和谐共处。谁知就在今天,八头牛被车撞死了。不知是谁喝醉了酒,还是故意而为,真是令人发指。
在心经简林遇上大雨,几批人共至亭下避雨。等了近一个小时,雨小了,但仍点点滴滴。撑伞进入郊游径,一路湿湿的。这时穿拖鞋就很不舒服了。脚不得干爽,还老是粘着些小石籽、树叶等杂物。但也只好前行。白白的水汽在对面山头缭绕,山下是狗牙岭、分流一带岬角,对开海面浮着索罟群岛。可能近期雨水丰沛,虽然借不到蓝天的颜色,石壁水塘还是呈现出柔柔的绿色,不似冬天时的铅灰色了。塘中有两小岛,一个光头,一个长有几棵小树,不能同时见到。郊游径一路绕着水塘东北,不断下降。跨过一峡,降至塘福引水道。穿过郊游地,到达屿南道。大坝两边都有公交车站。

黄石家乐径

原来大滩郊游径的起点就在海下路,上次没有行到。从嶂上径出来后,向白沙澳方向走十来分钟,过一桥,就到了入口。进入之后也是一路下山。桥下小溪哗啦啦哗,象是亲密朋友一路耳语不断。名曰猴塘溪。路两旁是密密的竹林,一直下到高洋下塘村上方。仍从村中穿出来,接上北潭路,向黄石码头方向走不多久进入黄石树径。也就是树木研习径,只是比郊游径多了些牌子,介绍植物。缓缓上山,沿路有很多烧烤区,从五号、四号直至码头的一号。半路又接上黄石家乐径,兜向高塘口的深处。海向里面凹进来,更静更绿,山峦围绕,有一种很幽深感觉。山下有个土瓜坪码头,有个老外在下面游水,又大声喊叫,企图打破这深深的寂静。家乐径很短,尾端会绕一个圈,路牌指示,这边也可以去到北潭路,只需25分钟,但没带地图,不敢妄走。最终还是返回黄石码头。

嶂上郊游径

水浪窝至榕树澳这一段路不太有趣。可能是周日的缘故,车太多,总是呼呼擦身而过。虽然有证才能进来,看来得证较为容易。沿路也没什么树荫,要走大约一小时。企领下海波平水青,更象一条河,对岸是老围、新围等一些村庄。中段有一休憩处,草地桌凳,正对海,在此野餐倒不错。
榕树澳也有几排村屋,从村后进入嶂上郊游径,一路上山,名为天梯。爬得十分辛苦,身下是渐渐变小的企领下出海口直至对面乌溪沙的楼房,这边比楼可高得多。与麦径共行一小段,来至嶂上,这边是山中的平原,完全不觉得是在山上。过了许林士多,两径分道,开始下山。这边风景较麦三逊色得多,所以也碰不到一个人。林荫还是够,路也平坦,只是多树根横陈。快下到海下路时,才远远地见一点点海,是大滩一带。

凤凰径第十二段

从梅窝码头沿海西行,先经过惠康超市,再绕过一所学校,就来到凤凰径路口,指向第十二段之起点:贝澳,9公里,同时也是一条越野单车径。缓慢上山,十分轻松。平行于山腰,左边隔海对望喜灵洲。可见洲后方建有很长的防波堤。然后单车径继续沿海,凤凰径则右转上山。不多几步就有一凉亭,又可回望梅窝对面万角一带,船都要从这个角绕出,才驶向中环。再渐进入山中,经白富田营地,出来又是双面海景呈现于眼前。右边是贝澳村,山窝里座落着许多白房子,海岸延伸至长沙一带;左边是芝麻湾,只有零星几间小屋,是为拾塱旧村,也就是单车径之终点。

汉口

到武汉不能不去汉口。从武昌过长江大桥是汉阳,再过汉水即到汉口。提到汉口,武汉人会带着自豪,因为在他们心目中汉口才是武汉的代表,是真正的市区。前阵看到武汉公交司机被打的新闻,打人者的一句“我是武汉的”说出原因:你莫把我当乡下人。汉口老火车站一带最有老武汉的风味,即车站路、一元路附近,各种小吃应有尽有,或摆在街边,或在小店里,价钱便宜。还有戏班,又有买寿衣花圈的,很多是两层楼的旧房子,上面住人,下面是铺头,穿梭其间,听一句武汉方言“个婊子,又下雨老”,自己也成了武汉人一样。

武汉大学

武昌也是高校区,各个大学基本集中在东部。武汉大学当然历史最为悠久,现在又合并了武汉水利水电大学,叫工学部,另外还有医学部,不知是哪个学校合并而来。从东湖边的一个门进去,立刻感到平和宁静,路边树荫浓密,时闻鸟鸣,指示清晰,不同方向指有枫园、桂园、樱园等。走向樱园,樱花大道上已没有了灿烂的花朵,当然也没有了如织的游人,旁边的楼古色古香,树枝掩映的窗户半开,原来是女生宿舍。再前走是一段梧桐大道,一株株没有分枝,直插入云,比市区的梧桐树要高一倍以上。

武汉

武汉的第一印象就是大,用武汉人的话说,除三镇外,青山那边还蛮大。有北京人说比北京还大,不知是不是真的,反正觉得比广州大。两江交汇,这点与重庆相似,但武汉还有一东湖,在武昌,也是特大,要绕湖一周恐非脚力能为。东湖一隅被路隔开成一小湖,叫水果湖,是省委省府驻地,小区宿舍多,生活氛围浓郁。黄鹤楼也在武昌,过长江大桥时能看到,听说是新翻修的,就不参观了。

鸡公山

天阴阴,有些忐忑,来到水浪窝。途中经过企领下一带,风景似乎不错,期待下次来行。麦径三段共有四座山,前两座已走过,鸡公山为第四座,找到第三段指示牌,逆行上山。开始是石阶,后为土路,两边树木很高,树冠合盖路面。树上乌云低沉,终于下起雨来。雨势初小,且有树叶抵挡,还不觉得。待到接近山顶,树少而灌木多,渐渐淋漓起来。于是撑伞再上,终至399米高之山顶。山顶风大,毫无遮挡,四周白茫一片。隐见第三峰——雷打石,还很遥远,非撑伞能到,只好再等下次来行了。

贝澳

贝澳的沙滩和长沙差不多,也是黑、长、直,水质也一样。沙滩的尽头有个缺口,海水绕进来,在沙滩的背面形成一个湖。湖边有一排的绿树,沙滩就成一了个长条形的半岛。岛上是两排露营地,一个一个用铁栏分开,总共有五十几个,好象是免费使用,先到先得,不过当天只租出了一半。沙滩的禁忌也多,不准玩飞碟、不准打球等等,不知为什么。不过还是有一群老外在玩橄榄球,也无人阻止。

凤凰径第三段

凤凰山高934米,因此采取了省力的办法:从半山上。先从梅窝坐2号车到昂平,穿过游客区,然后开始登山。先是从大佛脚下经过,觉得好高大;随着一步步坚实地向上,居然与大佛齐平了;再慢慢升高,只认为它渺小了。山下是飘旗形的石壁水库,及水库外浩翰的大海,都朦胧在烟雾里。越上山,雾也越大,是从山背源源被吹上来。雾中人也成了仙人。山顶有个临时避风站,是个小石屋,再有几块大石,休息一下就开始下山了。下山较为轻松,有些路在山脊上行走,应该也可称为龙脊。也可看到两边,左边有东涌的高楼和机场,右边是屿南西部一带的海滩。再向下就长沙泳滩和东涌道都能见到了。且山腰的伯公坳车站就在东涌道上。

麦理浩径第三段前半段

到底是第一品牌行山径,站在山上,真有一种君临天下的感觉。
从北潭凹上来第一峰,叫岩头山,不过452米高,却极为开扬。对面海景象一把大伞180度徐徐张开,从西贡一直到船湾。只有伞尖的部位被蚺蛇尖山群挡住。对着地图,滘西洲、匙洲、塔门、赤洲等等一一辨认,指点江山。沿着伞柄方向走进山中,是平坦的土路,上下波幅不大,很快就来到嶂上村。过后就转到山的另一边,看得见V字型的企领下海和马鞍山的几栋高楼。
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十几个男生在此歇脚,把路牌都挡住了。我也没仔细看,结果走错了路,一路下山,从北潭村退出了。不过想不到村里有个戒毒学校,叫得生团契,全部是二十五岁以下的男生,一个个黑蒙蒙光着上身打篮球,吵吵闹闹的。又在笼子里养了很多狗,生人一过,吠声一片。之前在山上就觉得奇怪,怎么会有全男生的行山团,想来应该就是他们学校的吧。当时其中还有一个小男生对我说“你好”,我只是点头一笑回应。现在想起他的眼神,似乎很渴望与外人交流,并不是一般的行山人士见面招呼而已。
走出学校就进入麦理浩夫人渡假村,里面也有男女学生玩耍嘻闹,但是是另一种感觉。村口小巴刚开走,只好走出北潭路等94号巴士,等了很久车才来。

卫奕信径第一段

佳节又重阳。今天正是登高的好天气:台风擦过,冷空气初达。大风而无雨,凉爽宜人。因此迎来了登山盛况,上下山者络驿不绝,友好地打招呼,其中约有一半是外国人呢。
原来6X巴士会兜进舂砍角,而不是直走赤柱峡道,下次一定要搭6号巴士才行,就可以在卫奕信径站下车,即开始登山。先沿石级上到孖岗山观景台,这里才是卫径一号标志牌所在。身后是整个赤柱一带的风光,远及蒲台岛和南丫岛,中间还有很多零星小岛,象田螺盛在绿色的盘子里。
走进卫径,是土路和石级的混合,登山的地方都砌得整齐,好走得很。只是第一个山头就很高,好不容易上来了,遥遥望见第二个山头似乎远在天边,山径细成一线,人也小成蚂蚁,简直不相信自己能走过去。这时就想有一座天桥,直连两座山峰,那该多好。没办法,只好一步步先下到山谷,再行征服第二峰。第二峰叫紫罗兰山,半山又有一条郊游径接驳到卫径,卫径中途也有山路接向大潭水塘。所以这边也能看到大潭的几个水塘直至大坝,另一边则能看到浅水湾至南湾一带风光。如果沿卫径直走,翻过山头就会看见阳明山庄,下到车路就是第一段之终点。

西贡西湾路

万宜水库就象一颗温润的美玉,嵌在群山的怀抱里,值得从各个角度欣赏。西贡西湾路在水库北侧,且高于水平面一百米,易于俯瞰全貌,又是水泥路面,禁车,好走得很。金色的阳光,仿佛溶进了水里,蓝天也好象掉了进来,使水呈现奇妙晶荧的绿色。山那边的海,一片灰白,更衬托这绿的宝贵。沿路慢行,西坝出现了,盘形泄洪塔也出现了,都显得那么渺小。一桥飞架,山泉从桥底流向水库,唯有源头活水来?之后很快就来到西贡万宜路。全程约两个小时。

沙头角口岸

沙头角口岸门可罗雀。通道只开了一条,而过关的人一个也没有。闲坐的关员见到人来,主动地伸出手迎接证件。出来顺路左转到一休息处,摆着几排凳子,给人候车时坐。半小时一班车,到粉岭27港币,中途在鹿颈可下车。车一出门即停下,已达香港关口。全程不过二十米,但不许人走。停车还要等几分钟,得到指示才放人下车,估计是等关员埋位,这边连一个固定坐关的人都没有。车出来即上沙头角公路,后方另一支路向沙头角村和中英街一带,目前仍为禁区,有个检查站。

罗湖口岸

这边没有旅行团,但一样多人,还是港方柜位开放不足。过了罗湖桥即现人龙,铁栏杆九曲十八弯,人在里面绕来绕去,好似走马灯。自己前面稍有空位,一个拉着拖车的小个男人就想钻过去。于是喝止。他还辩说因为你不走。不守规则的国家,养出不守规则的国民,是不奇怪的。有空就钻,超前几个人,就以为占了大便宜,心里还要窃喜,还要嘲笑排队的人蠢。其他人则生怕做蠢人,所以就一定要将队排得前胸贴后背,一排变两排,灭绝一切空隙。真想说一句:“Keep your distance!”

皇岗口岸

估不到皇岗口岸这样可怕。中方这一边还没有什么,一到港方,就打晒蛇饼。这时想要后退已无可能。
好几个旅行团,领队高举小旗子,后面放羊般跟着一群。群里又有成群的老人:面无表情,目光呆滞,不象是出来玩的,倒象是赴刑场。也有中青年,饶有兴致,跟导游攀谈。导游问:“换了港币没有?”答:“换了几万块。”好象肥羊对着狼介绍自己身上的肉有多肥一样。真不可思异。只好贴身挤在这样的人群里动弹不得。
结论是:高峰时段绝不可以走皇岗口岸。

Dongwai

Central Pin Klao门前有到Rai Khing的Van,司机说会经过Dongwai。于是上车,35铢,要等坐满了才发车。车开了大约半小时,司机喊Dongwai,谁也没反应,司机又喊,才惊觉是自己到了。同车的人偷笑。
从欢迎光临的龙门架下走进去,约1.5公里,来到水上市场。市场也是在同名庙里面,越近河越热闹。河面设有浮台,上有顶篷,是餐厅。浮台外泊着几只大木船,也有船不时载着游客从水面经过。市场里大声广播,招人游船。半小时就有一班游船,往Rai Khing寺或别的寺庙,游程为一个半小时,60铢。上了船,人不少,一桌一桌的,多为一家大小,也有情侣。船长兼做讲解员,一边慢驶,一边介绍。游客则一边听,一边吃吃喝喝,欣赏沿岸风光。到了Rai Khing寺对开水面,停十来分钟,卖鱼面包让大家喂鱼。20铢一包,一大袋都卖光了。又有小船划过来,绑在大船身边,卖小吃、雪糕及饮料。然后回程。
之前下车处是Phutthamonthon5线。市场门前的路是6线,有两趟双条车经过,都可以到Rai Khing,Rai Khing则有84号车回BTS Krung Thon Buri站。其中大双条也可以到Om Noi,这边也有车回“勺挖璃”和Central Pin Klao至皇家田。而Rai Khing寺想不到晚上还烟火旺盛,商贩云集,下次还可以再来逛。

Chonburi

Bangchalong到Chonburi和Pattaya的大巴和Van非常多,车会在此停十来分钟。售票员下车到处拉客,还要给几个拉客仔钱。也拉不到几个客,零零丁丁的,颇为可怜。到Chonburi六十铢,需时一小时多。
正赶上斋节,街道上方一排排拉了很多黄色条幅,上书“欢迎各界善信参加春府保福坛九皇圣会”。象一片片黄金糕。黄金糕是没得吃,还要被迫吃斋——当然费点力气多转转,还是找得到肉吃的。想来这七天全泰国都差不多吧。保福坛在哪里不知道,倒是有一座明慧善坛,就在市中心,雕龙画凤,又挂着“大众学校”的牌子。旁边的街道是双条车的总站。在春府坐双条车可不是愉快的事,因为路上多货柜车,又吵又多灰。因为这边近海,很多工厂设于此地,出口方便。

Nakonpathom

Nakonpathom又名佛统,大概是缘于市中心的大佛塔。从南站往佛统的路上,有不少卖柚子的摊档,柚子堆得小山似的,可能正是佛统的特产吧。佛塔寺里面的小贩,也有卖柚子的,大大的一个,或者帮你剥皮去籽只剩净肉的半个,只要二十铢。寺是正方形,塔圆形,很大,立于山上,象一口金钟,是镇城之宝吧。进城的车都会绕塔一周,停在塔北的一条小河边。再北五十米就是火车站了。周边有市场,小贩云集,摩托穿梭,市民味很重,只是河水不大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