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怎么登高也可以望远的,除了紫罗兰山径,弥勒山郊游径也算一条。因为登高的动作是由巴士来完成。难怪巴士费这么贵,梅窝过来要17元,节假日更要27元。
郊游径环弥勒山山腰一圈,有两个接入点。从缆车下方的凤凰径北行,绕过一个小山包,略上行,很快就接入了郊游径。继续北行至缆车转向站,与救援径分开,折而向东。路也由石路变成了土径。风景的精华正在这边。逸东至东涌的高楼,象密插的蜡烛。整个机场踩在脚下,飞机成了玩具。机场北面,亦有两岛,是沙洲和龙鼓洲,后方两支大烟囱。外海有内伶丁岛,圆圆的,象座大坟。大休过后,顺路折向南,平坦易行,来至另一接入点。不退出,转而向西,至昂坪观景台。天将晚,云雾不断从海面吹上山来。石壁水塘不见踪影,大佛也半隐半现。似要下雨,加快脚步由来路退出,刚好赶上18:35回梅窝的尾班车。
将军澳径
来到了鱿鱼湾村,找不到上山的路,跟着石阶乱闯,上到了村里面。村里帖着告示,说最近发生了多起爆窃事件,请大家注意。于是自然得到了村民异样的目光。问了路,下来,经过了停车场,这边才是行山的路。路工整平坦,轻松西行接入将军澳径,再转北行两公里,达清水湾道。都是石阶路,略上山,师奶不少。山顶北望鹧鸪山,山径明显而有些陡,还很高。天气闷热,自己又背了重重的包,想还是下次再爬吧。南望牛尾洲,不算太开扬。下山有一加油站,后面是邵氏片场,一栋白色的三层楼,已经丢空。
于加油站补水后又走回来,走东路绕至鱿鱼湾后方,再向前至将军澳村后,与小夏威夷径相交。一路树青草润,而蚊子特多,走动中都会被叮咬。再前行过一瀑布,来到翠琳村上方,前行接入卫径三段,上次已行过。下村只需左转,有铁丝网和铁门的。如果第一次由此上山,只怕也难找到入口
于加油站补水后又走回来,走东路绕至鱿鱼湾后方,再向前至将军澳村后,与小夏威夷径相交。一路树青草润,而蚊子特多,走动中都会被叮咬。再前行过一瀑布,来到翠琳村上方,前行接入卫径三段,上次已行过。下村只需左转,有铁丝网和铁门的。如果第一次由此上山,只怕也难找到入口
黄龙带
春节无处不多人。想起了久未去过的黄龙带,不知那里的李花开了没有?
从化汽车站有一趟经长流至东明的车,会经过黄龙带。一天只有四班。塑料凳子的中巴,中午一点发出一班,满坐。中途又上了不少人,一家大小,大包小包的,口中的粤语另带乡音。在碧水湾温泉前两小车发生擦碰,斜着将两条车道堵死。中国式的交通事故处理方式,当事人似乎喜欢不管轻重,直接就地停车,各自下车查看,然后打起电话来。理得你后面大排车龙,喇叭乱叫,他就跟又瞎又聋一般。等到警察来蚊都训了。一部大巴借用路肩硬挤过去,本车也就跟随而过。过良口即转入X287县道,前驶约五公里,右转过一小桥开始要上山,自己则在此下车。
桥下小河即是水库下游。没什么水,长满了草。河边弄了个公园,草地中央立着一支盘龙石柱。公园旁边是水库管理区。有办公楼、招待所和网球场。路边的一面墙上爬满了金花,象金黄的地毯。两个自驾游客在花前留影。路左边是不高的山,山上有亭和信号塔。如果说香港的山是自然的山,这边的山则是生活的山。山头要承包出去,植林、种竹、种果树、开梯田或挖矿。树林一、二十年长大,砍掉卖钱,再种上一批。竹子也可以卖钱,又可采笋。果树更是一年一熟。怎么可以白白地将山放在那里,几十年不理它,又修些郊游径给人行山呢?生活尚且不及,郊游行山更是一件奢侈的事。
信号塔下有一条水管路,平行于山腰。路虽窄,倒也好走,而且可以欣赏山下水库的风景。先是见到大坝,坝上有两个亭子,两道水闸漆成绿色,水位还差两米,远方有个五尖山。水库看上去很小,但转到前面可见其向东伸展开去,呈狭长型。土黄水绿,在阳光下也还爽目。山上多李树,一层层,依势而种。李花已谢,有的结出指头大小的果子来。竹也不少,粗大挺拔。风吹响起嘎嘎嘎的竹节声。山下有人家,几栋水泥房,围成“凹”字形,楼顶晒干菜。十来只鸡走地觅食,小孩嘻闹。在这边行山,就象是走进了别人的生活。
从化汽车站有一趟经长流至东明的车,会经过黄龙带。一天只有四班。塑料凳子的中巴,中午一点发出一班,满坐。中途又上了不少人,一家大小,大包小包的,口中的粤语另带乡音。在碧水湾温泉前两小车发生擦碰,斜着将两条车道堵死。中国式的交通事故处理方式,当事人似乎喜欢不管轻重,直接就地停车,各自下车查看,然后打起电话来。理得你后面大排车龙,喇叭乱叫,他就跟又瞎又聋一般。等到警察来蚊都训了。一部大巴借用路肩硬挤过去,本车也就跟随而过。过良口即转入X287县道,前驶约五公里,右转过一小桥开始要上山,自己则在此下车。
桥下小河即是水库下游。没什么水,长满了草。河边弄了个公园,草地中央立着一支盘龙石柱。公园旁边是水库管理区。有办公楼、招待所和网球场。路边的一面墙上爬满了金花,象金黄的地毯。两个自驾游客在花前留影。路左边是不高的山,山上有亭和信号塔。如果说香港的山是自然的山,这边的山则是生活的山。山头要承包出去,植林、种竹、种果树、开梯田或挖矿。树林一、二十年长大,砍掉卖钱,再种上一批。竹子也可以卖钱,又可采笋。果树更是一年一熟。怎么可以白白地将山放在那里,几十年不理它,又修些郊游径给人行山呢?生活尚且不及,郊游行山更是一件奢侈的事。
信号塔下有一条水管路,平行于山腰。路虽窄,倒也好走,而且可以欣赏山下水库的风景。先是见到大坝,坝上有两个亭子,两道水闸漆成绿色,水位还差两米,远方有个五尖山。水库看上去很小,但转到前面可见其向东伸展开去,呈狭长型。土黄水绿,在阳光下也还爽目。山上多李树,一层层,依势而种。李花已谢,有的结出指头大小的果子来。竹也不少,粗大挺拔。风吹响起嘎嘎嘎的竹节声。山下有人家,几栋水泥房,围成“凹”字形,楼顶晒干菜。十来只鸡走地觅食,小孩嘻闹。在这边行山,就象是走进了别人的生活。
订阅:
评论 (At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