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从大埔乘车至大美督。大美督又名大尾督,可能“尾”字不好看才改的。而粤语中“美、尾”同音,尾和督都是尽头的意思,应该是汀角路的“督”吧。巴士站旁边是公园和烧烤场,再有码头和一间水上活动中心,水面漂浮着很多小木船,也有人划艇和玩风帆,对面就是马屎洲和洋洲。
过了水上中心,向前走上了船湾淡水湖的主坝。主坝长两公里,很多人来踩单车,也有双人的,一路说笑,铃声丁当,很是热闹。尽头至白沙头,也是环湖郊游径的开始,一下子人烟稀少起来。再走约两公里,水泥路面消失,变成碎石小路,而且开始上山,第一个山头叫老虎笏,可以一览湖的全貌,这时主坝上的游人已小如蚂蚁了。可能因为阴天,湖水也呈现灰绿色,不及万宜水库。
马屎洲
从大埔三门仔新村后面翻山去马屎洲,只需半个小时,不过路两边都是坟墓,大部分很新,有的还正在装修中。下山后,沿着弧形的连岛沙堤走到避雨亭下,这里就是马屎洲自然教育径的起点。马屎洲的岩石色彩丰富,白色的是石英岩,红色的是氧化铁的层积,比较少见的是黑色的,是氧化锰的缘故。又可以见到断层、褶曲和“龙落水”等地质现象,这里有好几条“龙落水”,都只有两、三米长,比起东平洲的袖珍了很多,形成的原理也是页岩的差别侵蚀,只是这里没有燧石粉砂岩层。自然教育径在岛东,从南向北大约两公里,过了终点几十米就没有路了,北面的船湾大坝近在咫尺,可惜无船到达。向南有上山的小路,杂草丛生,走几步手脚就都被划伤,只好下来原路返了。
东平洲
东平洲原名平洲,确如其名,真是平的。从船上远远地望过去,就象一口棺材一样,衬上后面大鹏半岛高低起伏的群山,显得那么的格格不入,而这正是洲背的悬崖特征。更为独特的是它的页岩地貌。顾名思义,页岩就是一层层的,象书一样,全岛随处都是,山上的呈黄色,海边的呈黑色,并被侵蚀出一个个圆形的小孔。岩石向山体倾斜,海水冲上来,在岩层之间形成不少石阶水潭,有的深达半米,里面有鱼还有螃蟹呢。多数鱼只有手指长,灰色背上有条纹,十分灵活。丢一小块面包下去,鱼象箭一样冲过来,咬一口马上离开,对于靠近人的则不理,绝不会象公园里的锦鲤一样没头没脑地吃。
船停靠在洲心,沿着海滩向北至洲尾角,这里有斩颈洲,不知是不是人工的,在山中挖开一条路来。转过洲背几十米是龙落水,侧面看就是近一米厚的岩层从山上延伸进海里,过了这里就是洲背悬崖,不能再沿海走了,要从山上翻过去,到洲南的更楼石。更楼石有两块,高约两米,侧看有点象狮身人面像,不断有人爬上去照相,或坐在上面吹风。再向前就回到了洲心直到码头。
从马料水码头往返,船票要九十元。虽然没有空调,但单程九十分钟的船程,就已经值回票价。早上九点出发,下午五点十五分回,留有充足的时间环岛游。船上大家兴致都很高的,笑语喧哗,又有人贩卖刚捞的海胆,二十元一个,即铛即食,真有不少人帮衬呢。只是海水虽清,但是那么靠近深圳,几个大油罐都清晰可见,怎敢生吃。而且正因为这样,回程上船时有两名警员挨个检查身份证呢,是怕有人偷渡吧。
船停靠在洲心,沿着海滩向北至洲尾角,这里有斩颈洲,不知是不是人工的,在山中挖开一条路来。转过洲背几十米是龙落水,侧面看就是近一米厚的岩层从山上延伸进海里,过了这里就是洲背悬崖,不能再沿海走了,要从山上翻过去,到洲南的更楼石。更楼石有两块,高约两米,侧看有点象狮身人面像,不断有人爬上去照相,或坐在上面吹风。再向前就回到了洲心直到码头。
从马料水码头往返,船票要九十元。虽然没有空调,但单程九十分钟的船程,就已经值回票价。早上九点出发,下午五点十五分回,留有充足的时间环岛游。船上大家兴致都很高的,笑语喧哗,又有人贩卖刚捞的海胆,二十元一个,即铛即食,真有不少人帮衬呢。只是海水虽清,但是那么靠近深圳,几个大油罐都清晰可见,怎敢生吃。而且正因为这样,回程上船时有两名警员挨个检查身份证呢,是怕有人偷渡吧。
蒲台岛
蒲台岛在港岛之南,可以从赤柱乘船前往,就是那个搭起黑棚的码头,往返四十元,半个小时到达。
环岛行山路径分为三段,从码头出来沿第一段上山,是很好走的水泥小径,途中经过巫氏古宅,是座破败的石屋,在密林中有点阴森,门楣上留着“保乂留芳”几个字。路的尽头是一片大石坡,爬上去即是岛南,向西接驳二段,向东则是三段。向西再上一百米到至高点观日亭,茫茫的海面有巨大的货轮缓慢行驶,应该是在香港海域之外了吧。再向前有僧人石,一人高的长条形,上部有断痕形成头部,不过始终觉得不太象。继续绕过南角咀到岛西,是一大片坟区,下方有佛手岩,五根手指分得很清晰。回码头的路上还有石刻,有一处用玻璃罩住,看不出刻的字还是画,未保护的似乎被人铲走了。
环岛行山路径分为三段,从码头出来沿第一段上山,是很好走的水泥小径,途中经过巫氏古宅,是座破败的石屋,在密林中有点阴森,门楣上留着“保乂留芳”几个字。路的尽头是一片大石坡,爬上去即是岛南,向西接驳二段,向东则是三段。向西再上一百米到至高点观日亭,茫茫的海面有巨大的货轮缓慢行驶,应该是在香港海域之外了吧。再向前有僧人石,一人高的长条形,上部有断痕形成头部,不过始终觉得不太象。继续绕过南角咀到岛西,是一大片坟区,下方有佛手岩,五根手指分得很清晰。回码头的路上还有石刻,有一处用玻璃罩住,看不出刻的字还是画,未保护的似乎被人铲走了。
订阅:
评论 (At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