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鹅宾馆
位于沙面的白天鹅宾馆是改革开放的见证,开业时曾引来市民排队参观,让人见识了五星级的标准。现在已经平民化了,不过还是有很多老外喜欢住在这里。除了沙面岛的异国风情建筑,宾馆还面对着“鹅潭夜月”的无敌江景,占尽了地利,虽然对岸芳村和洲头嘴的建筑物不怎么样。
经过了二十年,宾馆的设施稍显陈旧,不过仍看得出用料和设计的讲究。比如说地板,平坦而防滑,楼梯不用嵌入铁条,走来就不会铬脚了。圣诞节期间,宾馆内也立起了高高的圣诞树,上面挂满闪亮的饰物,宾馆的自助餐厅也人满为患。可惜物质的文明没有带来精神文明,大家径直挤到前面挑选食物,毫无排队的意识,一个中年妇女一次性向自己的盘子里夹了五个大闸蟹,简直是哄抢。
经过了二十年,宾馆的设施稍显陈旧,不过仍看得出用料和设计的讲究。比如说地板,平坦而防滑,楼梯不用嵌入铁条,走来就不会铬脚了。圣诞节期间,宾馆内也立起了高高的圣诞树,上面挂满闪亮的饰物,宾馆的自助餐厅也人满为患。可惜物质的文明没有带来精神文明,大家径直挤到前面挑选食物,毫无排队的意识,一个中年妇女一次性向自己的盘子里夹了五个大闸蟹,简直是哄抢。
东西基
因为两村之间只隔着一条五十米的小河,所以写到了一起。
从西基牌坊走进村里,路边先是两个小小的池塘,三五层楼的民房凌乱而紧挨着,形成曲折狭窄的通道,墙上到处张贴着“有房出租”的信息。楼下商铺人很多,却是一堆一堆围观打牌的,都是外地口音,应该有不少开发区的员工吧。村外被工厂包围,立了一排大罐子,空气中也弥漫住化工原料的味道。十分钟就穿过村里来到河边。
河水很清,泊着两三只无篷木船,不过不载客,偶见村民摇橹来往。两岸都有江景房,东基这边还有个江景篮球场呢。从公路桥走过对面,进入东基村。村里的楼更密些,只见一线天,两边阳台下就是通道。同样有地摊、小店,有一家卖面条的生意不错,面条很新鲜,呼出来的水汽在包装袋内结成水珠呢。
从西基牌坊走进村里,路边先是两个小小的池塘,三五层楼的民房凌乱而紧挨着,形成曲折狭窄的通道,墙上到处张贴着“有房出租”的信息。楼下商铺人很多,却是一堆一堆围观打牌的,都是外地口音,应该有不少开发区的员工吧。村外被工厂包围,立了一排大罐子,空气中也弥漫住化工原料的味道。十分钟就穿过村里来到河边。
河水很清,泊着两三只无篷木船,不过不载客,偶见村民摇橹来往。两岸都有江景房,东基这边还有个江景篮球场呢。从公路桥走过对面,进入东基村。村里的楼更密些,只见一线天,两边阳台下就是通道。同样有地摊、小店,有一家卖面条的生意不错,面条很新鲜,呼出来的水汽在包装袋内结成水珠呢。
沙洛
丫髻沙大桥当年创造了多个第一,而今落下一片骂名,说到底还是利益分配的问题。沙洛村就在桥下,来往的车辆为整个村增加了底噪,重车驶过时更是“轰隆隆”如打雷一般。村里有条两三米宽的小涌,水尚算清,只是小船经过或有人打水时涌底的黑泥就翻上来,还好没有臭味。沿着河涌向南穿过村里,就到了珠江边。一棵大树象伞一样覆盖了小小的渡口,对面是番禺南浦岛。江堤已修好,不过仍是沙石路面,好在没有车经过。江边有用树枝架起的一米多高的栈道,是铁丝网的路面,仅一人宽,一直沿伸到江中,小船泊在旁边,一位中年男人正在织鱼网。不远处在建新的过江大桥,是斜拉索式的,跨度很大,有几段还没有接上,工人在桥上忙碌,被夕阳映下金色的剪影。桥下是工棚,一个工人出来走到栈桥上方便,尿注又粗又长,直泻入江里。
仑头
仑头小学旁边是南溟黎公祠,灰砖青瓦的大院子,搞了个什么中华姓名图腾博物馆,收起门票来。祠前是仑头公园,从桂花从中穿过就到珠江边的环村南路。全路长五百米,沿江修了整齐的护栏和平整的石砖路,而且隔几米就有一棵榕树,枝粗叶茂,丝丝垂须。村民在树下打牌、下棋、打麻将,又有用竹簸箕装上杨桃来贩卖的。也有石阶可以下到江边,现在是枯水季,江边露出小片沙滩来。沙极细,走上去软软的,象踩在泥地上,留下深深的脚印。江水混浊而平静,只有船过时才涌起波浪。河中心有船,船上一次次放下大铁爪,抓上江底的沙和泥来。对岸就是官洲岛,正在搞什么生物岛建设,几乎被夷为平地,不知几年后会是什么样,反正不会象从前一样郁郁葱葱吧。
订阅:
评论 (Atom)
